楚汉战争时韩信在齐时间很久且举动引起刘邦怀疑故战后被徙为楚王

史海撷英 2024-11-20 20:54:59

汉三年(前204年)十一月,韩信在齐地击杀龙且,挫败齐楚联军,俘虏齐王田广。

此时刘邦正与项羽签订鸿沟协议,双方罢兵议和,不久项羽率军退兵,刘邦则在张良和陈平的建议下,率军继续追击项羽。汉四年(前203年),韩信平定了整个齐国,“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汉五年(前202年),刘邦与诸侯联军共同攻打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韩信率领30万军队独当正面。“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

刘邦是汉五年(前202年)正月把齐王韩信改为楚王韩信的,那么垓下之战发生的时间当在汉五年(前202年)正月之前。

从齐地到垓下有560公里,就算韩信走了一个月时间,平均一天走18公里,就算垓下之战发生在汉五年(前202年)正月,那韩信从齐地出发的时间是汉四年(前203年)十二月。

韩信平定齐地是汉三年(前204年)十一月,离开齐地是汉四年(前203年)十二月,这说明韩信在齐地待了整整一年时间。

韩信

韩信在齐地为啥待了一年时间?他做了什么?首先就是请求封王。

韩信向刘邦请封代理齐王,即使刘邦同意了,韩信也没有立即出发,而是一直在齐地等待,很明显,韩信要的不是空头支票和口头承诺,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封地。“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穀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

双方的使者来来往往都是需要时间的,韩信在齐地,今山东,刘邦在固陵,今河南太康,两地相距550公里,再加上中间等待的时间,几个月时间就浪费了。再加上韩信从齐地出发到达垓下的时间,加在一起都近一年了。

在此期间,项羽派遣武涉前往韩信兵营,劝他进行中立:“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天下共苦秦久矣,相与戮力击秦。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今释此时,而自必于汉以击楚,且为智者固若此乎?’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与此同时,韩信手下的蒯彻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武涉已去,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以相人说韩信曰:‘仆尝受相人之术。’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韩信曰:‘善。先生相寡人何如?’对曰:‘原少间。’信曰:‘左右去矣。’通曰:‘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韩信曰:‘何谓也?’蒯通曰:‘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櫜鹓,熛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於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于京、索之间,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于此矣。汉王将数十万之众,距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败荥阳,伤成皋,遂走宛、叶之间,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夫锐气挫于险塞,而粮食竭于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原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强,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于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原足下孰虑之。’”但韩信没有听从。

现在从刘邦的立场来想一想,韩信是他手底下的将领,现在刘邦与项羽的战争处于胶着状态,非常希望韩信立即出现,联合起来击败项羽。但是韩信一是要挟封王,二是不断有说客来劝说韩信自立为王,作为君主的刘邦,能对韩信这样的人放松吗?

没有证据显示刘邦是否知道武涉和蒯通劝说韩信自立的事,但光是韩信要挟刘邦封王的举动,已经足以让君主动了杀心。况且韩信还拖了整整一年时间,这让刘邦怎么想?刘邦的第一反应就是韩信想谋反或者自立,因此加紧在齐地准备。

刘邦

作为齐王的韩信,在齐地就是山高皇帝远,谁也管不了的地方,刘邦的势力又远在河南,况且刘邦又被项羽拖住了,韩信又不来,刘邦难免不会动杀心。

刘邦是否从其它渠道了解韩信到底在齐地干了什么,不得而知,但很明显的是,刘邦对韩信已经起了杀心。即使等到垓下之战时,刘邦依然要利用韩信先消灭项羽。项羽失败被杀后,刘邦一分钟也没有闲着,直接夺了韩信的兵权,然后把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

刘邦为什么要把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主要有3个原因:1、韩信在齐地待了一年,刘邦担心韩信在暗中策划谋反,哪怕是怀疑,刘邦也不允许韩信继续待在齐地。2、韩信在齐地待了一年,刘邦担心韩信在齐地培养私人势力,改封是一种常见的防止诸侯培养私人势力的手段,改封在一个新地方,韩信就要从头开始,以前所做的努力就会白费。3、韩信平定齐地,在齐地有威望,而他在楚地没有威望,有利于阻止韩信扩大影响力。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