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结尾细思极恐:马继业比赛的时候去捡瓶子,是不是真傻了?

昌茂影影 2024-08-04 09:10:35

电影《抓娃娃》结尾沈腾说再生一个,这个彩蛋的意义你看懂了吗?

提前放学回家的马继业看到母亲那身璀璨夺目的装扮,内心翻涌着难以置信的波澜。家中明明已拮据至极,而母亲却宛若置身另一个世界,浑身散发着奢华的气息。

更令人震惊的是,长期缠绵病榻的奶奶,竟在篮球场,悄然展现着篮球的英姿,仿佛时间在她身上悄然逆转。

这一切奇异的景象,让马继业恍若穿越至平行宇宙。与同学张飞飞交谈后,她猜测马继业的母亲是不是出轨了。

正在上课的马继业接到张飞飞的电话,说他妈妈打扮时尚去了别墅里。

马继业心中疑云密布,毅然决然踏上探寻之旅。豪宅之内,真相却出人意料——父母竟是此处的辛勤仆人,而非他所幻想的奢华生活主角。

刹那间,变故突至,马大俊执意闯入客厅争执,马成刚情急之下,将马继业猛然推进泳池深处。在泳池的水中,一只展翅的鸟掠过继业眼帘,瞬间触发了他尘封的记忆。他想起来小时候在别墅里生活的经历。

高考之日,他以笔绘鸟,寓意展翅高飞,随后悄然离场。马成钢在考场大门焦急寻觅未果,殊不知继业已悄然归家,于衣橱缝隙间意外触发机关,一条隐秘通道展现在前。他毅然步入,电梯缓缓启动,带他揭开父亲隐藏多年的秘密,原来这么多年他都生活在父母的谎言之中。

马继业恍悟命运被双亲悄然编织,心如刀绞。他毅然决然,疾驰如风,誓要挣脱那无形的枷锁,追寻自我天空。

在通道大门的尽头,马继业告诉了父母,以后的路我想自己走。而马成钢略带哭腔的向马继业喊道,你晚上还回来吃饭吗?

第二年马继业以705分的高分考入了一所体育大学。在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时,他习惯性的捡起地上的瓶子。

这一幕让马成钢很是不解,他说看来小号也养废了。他举着枸杞杯子,让马丽再生一个,马丽则骂他臭不要脸。

而电影中的这些细节更是细思极恐:

1,得知真相的马继业对着沈腾和马丽说道:你们是哪两位老师?我在墙上没有看见你们。

这句话一语双关又影射出现实,真相揭开所有人都是假的,在他的潜意识里陪在身边的父母也会是假的。此刻的他已经分不清现实和虚构,不少观众觉得他的精神已经有点不正常了。

2,马成钢最后的妥协。一句"你晚上还回来吃饭吗?"是多少父母的缩影,明明自己做错了却拉不下脸面道歉,然后试探性询问让孩子咽下所有委屈。看似和好了,其实是为更大的矛盾埋下伏笔。

3,结尾的彩蛋中沈腾对春兰说:我们再生一个吧。这意味着马继业被安排了18年的人生,在马成钢的眼中不过是一场以失败收场的实验,直到最后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教育方式真是可怕。

4、教育方式的极端性

1,过度的“苦难教育”:沈腾饰演的马成钢为了培养儿子的坚韧品质,故意制造各种困境,如将儿子的平板电脑泡水,迫使其通过捡瓶子来“还债”。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极端,而且忽略了人格和苦难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营造虚假世界:马继业的生活几乎完全由父母安排和操控,他的身边人几乎都是演员假扮的。这种生活充满了谎言与欺骗,当真相揭露时,对马继业的人生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3,压抑孩子天性:马继业喜欢体育,但父母为了让他继承家业,只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完全忽视了他的兴趣和爱好。这种做法抹杀了孩子的天性,使其按照父母的规划成长。

5、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1,道德绑架:骗局被揭露后,马成钢的一句“你以为我们在操控你的人生吗?其实你也在操控我们的人生啊”体现了道德绑架。父母诉苦示弱,却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2,家庭内部的竞争与算计:马大俊作为马继业的同父异母哥哥,其行为也透露出一定的心机。他通过给马继业高价收购瓶子,试图扰乱马继业的心智,这可能是一种策略性的竞争手段。

6、社会现实的讽刺

1,教育量化的荒谬:电影中专家将马继业的培养量化成六维图,将复杂的成长过程简单化成数据。这讽刺了现实中家长喜欢比较孩子的证书、分数等量化标准的现象。

2,金钱与关系的扭曲:电影中多次出现对金钱和关系的讽刺。例如,沈腾在体育馆包场演戏时,环卫工吐槽“没点关系连瓶子都捡不着”,反映了人情社会、关系社会、金钱社会的扭曲现象。

7、电影本身的隐喻

1,片名寓意:“抓娃娃”本身就有一种“抽奖”的意味。沈腾和马丽试图通过培养马继业来“抽中”一个能够继承家业的“头奖”。然而,最终的结果却并未如他们所愿。

2,与《楚门的世界》的异曲同工:《抓娃娃》在背景架构和世界线上与《楚门的世界》有着相似之处。马继业也生活在一个由演员和谎言构成的“剧场”中,但他与楚门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有着真实的父母和真实的同学、老师等社会关系。

综上所述,《抓娃娃》中的细思极恐细节主要体现在教育方式的极端性、家庭关系的复杂性、社会现实的讽刺以及电影本身的隐喻等方面。这些细节不仅让电影更加耐人寻味,也引发了观众对于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