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说: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有17人,排在17人之首位的是我母亲 钱学森最深刻的

梦想者的奇妙 2025-04-07 22:49:57

钱学森说: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有17人,排在17人之首位的是我母亲 钱学森最深刻的影响来自于母亲章兰娟。 章兰娟成长于杭州一个富裕的家庭。 她的父亲章珍子,曾任职于两广盐运使,后转为商人,家境富足。 章兰娟自幼便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她的父亲章珍子不仅重视女儿的才学,还格外看重她未来的婚姻。 最终,章兰娟与同样才俊的钱均夫成婚。 钱学森三岁时便能背诵唐诗宋词。 在家中的教育体系里,母亲章兰娟没有采用严格的强制教育方式,而是通过启发式教育与孩子互动。 钱学森的学习内容丰富多样,从背诵古诗文到阅读儿童读物,从绘画到练习毛笔字。 她常常与钱学森一起玩心算游戏,让他在快乐中学会了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 此外,章兰娟还传授了孩子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讲述着岳飞的忠诚、陆游的英勇、杜甫的忧国忧民等故事。 章兰娟更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待人宽厚,家中常常有人求助,无论是邻里还是亲朋,章兰娟总是乐于助人。 在一次冬天,钱学森正在屋内读书,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乞讨的声音。 章兰娟拿出食物,将其送到乞讨者手中。 这种无私,深深影响了钱学森的品德。 在家里,章兰娟既能做得一手好菜,又能管理家庭。 1935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深造。 在临行前,母亲送给他《老子》和《庄子》这类传统文化的书籍。 在美国,钱学森在心中时刻铭记母亲的教诲,并在工作之余将母亲的肖像挂在案头。 然而,钱学森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章兰娟去世时,父亲安慰她:“学森马上就回来了。” 钱学森在海外求学时,成绩斐然。 36岁时便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 然而,尽管如此,他的内心始终惦记着祖国。 在1949年,看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这种情感愈加强烈。 钱学森想要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然而,钱学森遭遇了美国政府的种种阻挠。 美国政府不仅不允许他回国,还将他软禁。 美国当时甚至威胁称,宁可将他处死,也不允许他回到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钱学森拒绝了身边朋友的劝告,坚持要回到祖国。 1955年,周恩来总理得知钱学森的困境后,立即采取行动,要求美国释放他。 钱学森终于获释。 回到中国后,钱学森迅速投入到祖国的国防与航天事业中。 他带领团队研发导弹、原子弹以及人造卫星。 在长期的科研生涯中,钱学森时刻铭记母亲的教诲。 钱学森家庭教育方面也有独到见解。 钱永刚曾提到父母从未给过他严苛的教育要求。 钱学森与蒋英夫妻俩更多是通过身教而非言教来影响孩子。 钱永刚记得曾经问过母亲,为什么他们从不直接告诉他该如何做事,而母亲的回答是让孩子自己看。 钱学森对知识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 钱永刚小时候,并没有像许多家长所要求的那样拼命追求分数。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他便会在暑假里挑选一些难度较高的书籍进行阅读。 钱学森曾要求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一书,并要求每天完成70页的阅读量。 然而,在钱学森夫妇眼中,即使是成绩单上存在缺点,钱学森也从不因此对儿子严加训斥。 在一次考试后,钱永刚的成绩单上有几项得分为4分,班主任看后表示,像他这样有背景的家庭,成绩应当更为出色。 然而,钱学森听到这个后,只是微笑。 在钱学森和蒋英的眼中,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学习的热情。 钱永刚最终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全5分的成绩,却没有得到父亲的额外赞扬,反而意识到自己为了取得满分而牺牲了许多课外阅读的时间。 一次,厨师曾向他提问,为什么他的父母每次就餐时,总是穿着整洁得体。 钱永刚深感疑惑,直到厨师解释说,这正是父母对所有工作人员的尊重。 父母通过日常的小事,无声地传递着尊重与体面。 从钱学森和蒋英的身上,钱永刚学到了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这种家教理念,帮助钱永刚成为一个独立、自信且有担当的人。 在钱学森的家里,所有的教诲都是通过日常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引导的。 参考文献:[1]张迪.钱学森之母章兰娟 一颗慧心化甘霖[J].中华家教,2015,0(6):59-59

0 阅读:33
梦想者的奇妙

梦想者的奇妙

梦想者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