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关羽被活捉前不自杀?主要是,没人会寻思关羽会死。刘备也一样! 建安二十四年的冬天,关羽败走麦城时,东吴士兵围上来那一刻,他脑子里转的绝不是“要不要自刎”——这位威震华夏的汉寿亭侯,压根没想过自己会死。就像现代人出门没带伞总觉得雨下不大一样,关羽的认知里只有两种结局:要么突围成功,要么被俘换筹码。 这事儿得从三国时期的“战俘经济学”说起。当年曹操抓了刘备老婆,转头就放回去换人情;吕布被捆成粽子求饶,刘备还劝曹操“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可见军阀混战时期,高级战俘就是硬通货。孙权逮住关羽时,第一反应肯定是敲竹杠:拿荆南三郡换人?还是让刘备承认江东对江陵的主权?最次也能用关羽当人质,逼蜀汉签个互不侵犯条约。 问题出在东吴内部的政治算盘上。吕蒙白衣渡江前就给孙权洗脑:“关羽骁勇,放回去就是纵虎归山”。等真抓到人,江东文武分成两派:陆逊这帮少壮派主张砍了永绝后患,张昭等老臣觉得留着换地更划算。孙权纠结得跟炒股似的——既怕蜀汉报复,又舍不得荆州这块肥肉。恰巧关羽被押进来时瞪着眼吼了句“碧眼小儿”,直接把孙权的杀心激出来了。 刘备那边的反应更魔幻。探马报“关将军被困麦城”时,诸葛亮提议速发援兵,刘备却摆摆手:“云长有赤兔马,日行千里,必能脱险”。这心态就跟现在家长看孩子高考似的,明明分数没出,先预定庆功宴了。等东吴使者带着关羽首级过来,刘备才懵了——剧本不该是二弟灰头土脸跑回来,或者东吴派使者谈赎金吗? 深层原因是信息差造就的认知盲区。汉末没微信视频,战报全靠探马两条腿。关羽从威震华夏到败走麦城就两个月,刘备集团压根没切换过来思维模式。就像你现在突然听说马云被绑架了,第一反应肯定是“骗子吧”,等警方的蓝底白字通报出来才傻眼。 孙权这边也是骑虎难下。原本计划拿关羽换江陵,结果发现蜀汉那边没动静——刘备既不派使者也不谈条件,反倒开始整顿军马。东吴一琢磨,这是要开战的节奏啊,留关羽反而成烫手山芋。再加上曹操在北方虎视眈眈,万一刘备联合曹魏两路夹击,留着关羽就是定时炸弹。 最讽刺的是关羽之死改写了地缘格局。要是孙权忍住没杀他,夷陵之战大概率打不起来,诸葛亮的《隆中对》还能继续推进。可人头一落地,刘备只能硬着头皮伐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彻底断送北伐中原的本钱。这连锁反应就像推倒多米诺骨牌,让三国鼎立的局面早了二十年成型。 回头看看,关羽不自杀不是贪生怕死,而是压根没料到政治博弈会失控。他至死都相信大哥会来捞人,就像吕布被捆时还指望刘备求情一样。可惜乱世里的算计比青龙偃月刀还锋利,忠义二字敌不过利益权衡——这道理,古今皆同。
刘备汉昭烈帝的谥号规格有多高?秦二世见了秦始皇,会被乱刀砍死赵昺见了赵匡胤
【8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