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消费,最有效的手段其实是减税和加强社会保障。其次是消费补贴。
理由是税金一收一发是有成本的,不如减税效率高。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不断提高个税起征点。
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才大规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因为这本身也是一种社会保障。
现在,其实医疗,治安,基础设施的保障已经很不错了,还有一个大家心里没底的是养老,养娃。(当然医疗可能有争议,但是横向对比一下,其实真的还可以了。。。)
另外还有一个更加釜底抽薪的方案,就是提升产业地位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加强公开市场和金融的活跃度。
富士康的中层和苹果的中层消费的能力是完全不同的。
有活跃的私募和公开市场的社会和没有的产能投入的能力也是完全不同的。
黑灯工厂的利润率,和血汗工厂也是完全不同的。
既然已经彻底翻脸,科研,品牌,金融这些高毛利高收入的产业,我们没有理由不从美国等国家抢过来。
总之,任重而道远。。。美国上个世纪的布局,的确有高人。。。
我们摸着美国的石头过河,已经摸到了最后几个,但是,也是最难,最精妙的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