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蛇花子季德胜刚摆好摊就被伪军官抽打,对方狞笑着说:你耍的是地皮蛇,我可是这里的地头蛇!入夜,季德胜从他家门缝放进了两条地皮蛇(蝮蛇)...... 季德胜,江苏宿迁人,继承了家族几代人专门治疗蛇毒的传统技艺。家族的祖辈从事蛇药生意,季德胜是第六代传人。起初,他的父亲将治蛇毒的秘方口头传授给他,然而这些方子并无书面记载,药材的使用量也完全依赖个人经验与感觉。由于这一方法不稳定,季德胜深知,要让这种药方得以广泛使用,他必须改进和完善它。 为了改进药效,季德胜开始四处游历,深入山林、与各类毒蛇为伴。他不畏危险,亲自让毒蛇咬伤不同的部位,经过多次实验,险些丧命。经过无数次生死考验,他终于调配出了一种对各种毒蛇毒液都有效的药方。 他的医术逐渐闻名,声誉也随之传播开来。他在民间获得了"蛇花子"这一外号,成为了治蛇毒领域的传奇人物。 1940年,季德胜为躲避战火,辗转来到无锡,打算在此暂住一段时间。为了生计,他每天在惠山街、关帝庙、城隍庙等地转战,摆下他的蛇药摊。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个蛇花子。一个穿长衫的日本人总是在他摆摊时出现,虎视眈眈地盯着他的药品,还时不时买上几粒药丸。这让季德胜心生警惕。 半月后,一个突如其来的邀请更是让季德胜摸不着头脑。有人请他到迎宾楼吃饭。为一探究竟,季德胜按时赴约,却没料到请他的竟是一名日本军医。那人自称是日本药商,对季德胜的医术赞不绝口,说他在中国不受重用,想让他将蛇药配方卖给日本,还拿出五根金条作为定金。季德胜当即拒绝,愤然离席。日本军医在他身后恼羞成怒地威胁,但季德胜毫不畏惧,背起药箱和蛇篓就走。 第二天,季德胜换了个地方摆摊,在崇安寺外支起了摊位。谁知刚开张,一个伪军官带着两个爪牙就找上门来,二话不说便动起了皮带。那伪军官一边抽打季德胜,一边狞笑着说:"你玩儿的是地皮蛇,我姓王的可是这里的地头蛇!只要你还在这儿摆摊,我就还打你。"季德胜无奈之下只得收摊。但他心中的怒火已经被点燃。这个叫王的伪军官,他今天算是记住了。 季德胜没有就此罢休。他暗中打听到这个王姓伪军官是日军伪保安队的队长,住在一处独门独院。得知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汉奸,季德胜恨得咬牙切齿。当晚,他悄悄来到王队长家门前,从门缝里放进去两条剧毒的蝮蛇。"我倒要看看,你这个地头蛇,怕不怕我的地皮蛇。"季德胜阴沉地自语道。 第二天一早,王队长的妻子尖叫着跑出家门。原来一条毒蛇盘踞在他家的椅子上,吓得她魂飞魄散。王队长惶恐不安,最终还是请来了季德胜,给了他五块大洋,求他把蛇抓走。看着王队长惨白的脸色和颤抖的手,季德胜冷笑不止。卖国求荣的人,就该受些教训。 然而,季德胜的麻烦还没完。那个日本军医从未停止对他蛇药配方的觊觎。这个名叫武田太郎的大佐军医,在往后的几年里没少给季德胜使绊子。但季德胜始终没让他得逞。无论武田太郎如何威逼利诱,季德胜守口如瓶,誓死捍卫祖传秘方,坚持救死扶伤的本分。 几年后,他来到了南通。在这里,他得到了当时南通中医院院长朱良春的赏识。朱院长了解到季德胜的医术后,深感其才,经过几次交流与讨论,朱良春决定为他开设专门的治蛇毒科室。这个决定标志着季德胜的治疗之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从一个流动的赤脚医生,逐步转变为一名正规的职业医师,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稳定的收入。 然而,季德胜并没有因为身份的转变而放松对蛇毒研究的热情。1956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将自己的治蛇毒秘方无偿上交给国家。国家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季德胜的蛇药配方列为绝密科技项目,并指定南通制药厂为唯一的生产单位。季德胜的这份贡献,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国家的战备提供了保障。 随着季德胜蛇药的逐渐普及,它不仅在民间得到了广泛应用,也成为了我军的战备药品。特别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季德胜的蛇药片成为了战士们的必备药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被蛇咬伤的战士通过使用这种药物,迅速恢复了健康,这也让季德胜的名声更加响亮。 在成为正规医生后,季德胜依然保持着对蛇毒的研究兴趣。他不懈地投入到蛇毒治疗的科研工作中,直到1981年去世。无论是在临床治疗还是在科研探索上,季德胜都尽最大努力推进着这一事业的发展。他不仅治愈了数名身中蛇毒的患者,还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实验,进一步完善了蛇药的配方和疗效。 如今,季德胜的蛇药秘方仍然被严格保密,并不对外公开。季德胜一生献身于蛇毒治疗,并将秘方上交给了国家,他的精神和贡献深深感动了无数人。他不仅为战士们的健康提供了保障,更为社会传递了大医精诚的精神。
抗战末期,山西有个所谓的“亲善模范县”,号称从来没有抗日分子闹事。那时候日军已成
【9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