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东南亚华人爱国的多一些,而欧美的华人恨国的多一些? 看看东

谦与谦寻 2025-04-07 18:12:46

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东南亚华人爱国的多一些,而欧美的华人恨国的多一些? 看看东南亚的华人都是些什么人,早在唐朝,中国的商船就漂到东南亚做买卖,到后来战乱频发、饥荒遍地时,大批普通老百姓扛不住了,收拾行囊南下讨生活。 这些人不是啥高门大户,就是村里最底层的农民、渔民,手里没啥资本,心里却揣着活下去的信念。 到那儿后,他们开荒、摆摊、修船,硬是用一双糙手在热带丛林里闯出一片天。这种环境下,故乡对他们来说不是负担,而是精神支柱,再苦再累,祖先的根还在那儿,心里总有点念想。 加上东南亚的文化大熔炉,华人得跟当地人打交道,身份认同反而更强,爱国就成了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 2025年的东南亚,经济起飞,华商依然是商业圈的中坚力量,他们对中国的崛起也多了份自豪感,这种情感,不是装出来的,是熬出来的。 而欧美那边的华人,画风就完全不一样了。19世纪加州淘金热是个起点,但真正大规模移民是20世纪的事儿。 这些人里,好多是有学历、有资源的精英,或者至少有点家底。他们不是被逼走,而是主动奔向“更好的生活”,更高的薪水、更优的教育,甚至是为了让下一代站上更高的起跑线。 可到了那儿,现实没那么美。文化冲突、种族偏见、融入的压力接踵而至,有些人甚至觉得“起点”拖了后腿。 于是,恨国的情绪就冒头了。这种恨,不是单纯的愤怒,可能还掺杂着对自己选择的纠结,既舍不得根,又咽不下这口气。 特别是如今的欧美,反华情绪在政客嘴里成了选举筹码,华人夹在中间,身份认同更复杂了。近些年来,欧美国家对中国的负面看法创了新高,这股风也吹得一些华人心里更不是滋味。 这差别,说白了就是动机的不同。东南亚的华人是被生存推出去的,欧美的是被欲望拉出去的。一个是“活下去”的本能,一个是“活更好”的追求。 两种选择,硬生生把情感撕成了两半。

0 阅读:253

猜你喜欢

谦与谦寻

谦与谦寻

你是潮流的引领者,每一次亮相都惊艳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