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OpenAI斥资36亿收购前苹果设计团队】AI时代的iPhone会是什么?
据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OpenAI近几周曾讨论以不低于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41亿元),收购由OpenAI CEO Sam Altman与前苹果首席设计官Jony Ive合作成立的AI公司。
此前,媒体已报道称,他们计划联手开发一款由AI驱动的个人设备,也被外界冠以“AI时代的iPhone”的头衔。
消息人士表示,这款AI设备的设计仍处于早期阶段,具体形态还未敲定。
可能的方案包括一种没有屏幕的“手机”和具备AI功能的家用设备。不过,项目相关人员强调,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
Ive与Altman早在一年多前就开始讨论一款设备,这款设备承载了Altman的梦想——打造一种可以语音互动的AI助手,类似电影《Her》中的科幻情景。
这项AI硬件创业项目被命名为io Products。
据知情人士透露,io Products雇佣了工程师来制造设备,OpenAI提供了AI技术,而Ive的LoveFrom工作室则协助进行设计。Altman则一直深度参与该产品的开发,但并不是该项目的联合创始人。
至于他是否在该硬件项目中持有经济利益,目前尚不清楚。
知情人士还透露,OpenAI正在考虑除全资收购外的其他合作模式。OpenAI高层曾考虑的收购价格不少于5亿美元。收购还将包括一个一直在开发这款设备的工程师团队。
目前尚不清楚近期参与该AI设备初创项目,曾负责iPhone产品开发的Tang Tan,以及接替Ive在苹果担任设计领导的Evans Hankey是否会随本次交易加入OpenAI。
截至发稿前,OpenAI和Ive的发言人均拒绝置评。
实际上,早在去年,就有消息称,该项目已从Laurene Powell Jobs的Emerson Collective以及其他公司获得了未披露金额的融资,当时,其中一位参与谈判的人士表示,Ive希望筹集高达10亿美元的资金。
Emerson的创始人Laurene Powell Jobs,与Altman和Ive都有着很久的交情。
Emerson Collective既是一个慈善组织,也是一家风投公司,其投资项目包括支付服务提供商Stripe、金融科技公司Chime以及人力资源软件销售商Gusto。
据悉,自该公司成立之初,包括软银CEO孙正义也一直与Altman和Ive进行交流,只是他的具体参与情况目前也依旧尚不明确。
有趣的是,纽约时报曾在去年曝出了Ive和Altman相识的经过。
Ive在2019年离开苹果后,成立了一个名为LoveFrom的设计工作室,也曾为苹果提供服务。Airbnb CEO Brian Chesky是LoveFrom的早期客户之一。
Brian Chesky同时也是Altman的好友。去年,Chesky安排Jony Ive和Sam Altman共进晚餐。
报道称,在米其林餐厅里,Altman和Ive探讨了生成式AI如何推动新型计算设备的发展。这种技术能提供超越传统软件的功能,例如总结和优先处理消息、识别植物等物体,甚至处理预订旅行等复杂任务。
在接下来的几次晚餐中,Ive和Altman达成共识,决定合作制造一款产品,由Ive的LoveFrom工作室主导设计。
《纽约时报》的报道里,提到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据悉,在LoveFrom工作室里,椅子上摆放着纸张和纸板箱,上面记录着他们对产品的初步设想:
这款产品将利用AI技术,营造一种比iPhone更少打扰社交环境的使用体验。
2007年1月,苹果公司CEO乔布斯正式向外界展示了首款iPhone。
今天,彭博社记者Mark Gurman在最新一期Power On里表示,苹果正准备为iPhone 20周年推出重大改版,包括推出可折叠版本和更广泛使用玻璃的大胆新款Pro机型。
Jony Ive曾表示希望iPhone看起来像一片玻璃,而这款Pro新机型也正回归这一设计理念。
只是,生成式AI的到来,让各家厂商在取代iPhone这个命题上摩拳擦掌。包括Ive和Altman联手打造的AI设备预计将使OpenAI与苹果公司在市场上展开更直接的较量。
去年六月,OpenAI和苹果宣布,iPhone上的Siri助手将集成ChatGPT来处理部分用户查询,并借助OpenAI的模型协助完成写作和图像生成等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公司并没有为使用OpenAI的模型支付费用。
与此同时,Mark Gurman今天也透露,虽然苹果和Google之间的合作协议尚未敲定,但他预计双方最早将在WWDC大会上正式达成并宣布合作,同时会有更多AI合作伙伴加入苹果生态。
他表示:“我敢打赌Meta Llama模型将进入iOS系统,而其他AI产品——如Anthropic的Claude或Perplexity——也很可能已经在谈判桌上了。”
此外,据彭博社报道,Meta计划最早在今年年底向市场推出第一副带屏幕的眼镜,售价将超过1000美元,最高在1300-140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人民币可能将突破万元。
而这款即将向市场推出,代号为“Hypernova”的AR眼镜,虽然还不能脱离iPhone使用,却有望真正取代iPhone,其核心原因在于智能眼镜的交互机制。
Meta准备了两种方案:
眼镜镜框侧面的电容式触摸,用户可以滑动、点击眼镜腿来滚动和选取应用或照片
“神经腕带”,使用手势来控制眼镜,可以转手、捏合来滚动和选取项目,代号为“Ceres”的配件将在包装盒内随眼镜一起提供,这个方案也作为Orion的交互在去年进行过演示。
并且,第一代的Hypernova在右镜片的右下象限也带有屏幕,内容会显示在用户的右眼,并且显示效果在向下看时最清晰,至少避免了面对他人时“翻白眼”看眼镜屏幕的问题。
此外,Hypernova预计将采用高度定制Android系统,而不是自家去年推出的Meta Horizon OS系统,Meta也暂时不打算为Hypernova配备一个应用商店。
打开眼镜,显示完“启动屏幕”后,圆形应用图标将水平排布在Hypernova的主屏幕,类似iPhone和Mac的底部“dock”栏,接近当下Meta Quest的界面。
和Ray-Ban Meta类似,第一款Hypernova也专注于图像拍摄和语音AI功能。
在Meta眼中,这款还不能脱离iPhone使用的Hypernova,恰恰是取代iPhone的关键一步,开始尝试从智能手机中抢夺用户的注意力,让更多消费者习惯去用眼镜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不过,当下的消费者已然习惯了智能手机的多功能性和成熟生态,而无论是Meta智能眼镜还是无屏幕AI设备,要他们花同样甚至更多的钱去购买一款AI原生硬件,它们都需要证明自己能够提供更多iPhone无法企及的体验。(APP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