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对全球征税,很多人还不大懂关税。我认为此事与每个普通民众息息相关,有必要加以科普。简而言之,关税是国家从进口商品中征收的税款。许多人在购买商品时,并未考虑手中的手机或衣物如何从国外跨越重洋来到我们手中,其间蕴含着怎样的环节。 不久前,特朗普给从中国进口的东西狠狠加了54%的关税,影响不小,就拿一件10美元的商品来说吧 。 多了5.4美元税,成本就变成15.4美元,消费者掏钱时多半没想过这额外一笔从哪来的。 成本越来越高,进口商不得不想办法,其中一个路子是跟中国厂家砍价,把原先10美元的货压到9美元,税后成本算下来13.86美元,利润还能稍微保住一点。 厂家不情愿,但为了保住订单只能妥协,另一种是涨价,商品从20美元卖到22美元,利润稍有保障,可消费者不一定接受。 还有就是自己扛着,保持20美元原价,利润缩到4.6美元,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大部分进口商都会灵活搭配这几招:稍微压压成本、悄悄抬抬价格、再咬牙让点利润,硬着头皮撑下去。 关税的影响不只停在账面上,还会扩散开,中国厂家利润少了,有的转向其他市场,有的减产裁员。 美国消费者则发现商品价格涨了,质量可能还不如以前,超市里的选择也变少。 全球产业链变来变去,工厂从中国挪到越南、墨西哥,想绕开高关税,结果效率掉了下来,成本也没便宜多少。 2018年美中贸易战就有过这教训,涨价、搬迁,最后谁也没讨到好。 这关税的初衷是保护本国产业,进口货变贵,本地工厂或许能多点生意,但效果没那么直接。 消费者得多花钱,生活压力大了,全球贸易效率也受拖累,本地产业真能靠这个站起来吗? 不一定,没关税时,进口商利润高,商品便宜,可本地工厂竞争不过,经济长远看也有隐患。关税像个两面刃,利弊不好一概而论。 对普通人来说,影响一样实打实,手机、衣服这些日常用品价格涨了,钱包得缩水。 以前随便买的东西,现在得掂量着挑,进口货甚至可能断供,超市货架上的空缺多了,选来选去总觉得差点意思,生活成本就这样悄悄抬高了。 历史上,关税的故事也不少,2018年贸易战,商品涨价、工厂搬迁,最后没啥赢家。 早些时候,20世纪初美国高关税保产业,短期有效,可贸易萎缩后经济照样受挫。 现在这54%的关税,路子类似,全球化这么紧密,动一下牵连一片,结果很难说。 关税这事,利弊掰扯不清,想保护产业有道理,但消费者和全球效率的代价也不小。 没绝对的答案,就看后续怎么发展,你觉得这关税到底划不划算?有啥看法,不妨说说!
特朗普要对全球征税,很多人还不大懂关税。我认为此事与每个普通民众息息相关,有必要
瑶露润荷香
2025-04-07 12:04:51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