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华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甘思和外出考察,一个老部下找到他:“原冀鲁豫军区4旅旅长赵海枫的遗孀和孩子在农村生活困难。”甘思和了解到情况后,亲自驱车找到了赵海枫遗孀,并做出承诺:“以后军区会照顾你们的生活。” 那天清晨,甘思和驱车驶入一个偏僻的小村,泥泞的道路上,几间低矮破旧的茅草屋映入眼帘,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屋内昏暗潮湿,一位瘦弱的妇人正在灶台前忙碌,两个孩子蹲在墙角啃着干硬的馒头。 这是曾经担任旅长的赵海枫的家,赵海枫在安阳战役中英勇牺牲,留下妻子带着年幼的儿女艰难度日,看着这一幕,甘思和的心揪得生疼。 "甘部长,您怎么亲自来了..."赵大嫂擦着粗糙的双手,声音哽咽,甘思和紧握住她的手:"以后军区会照顾你们的生活,孩子们的学业由我们负责。" 这份承诺源于甘思和对烈士家属的深切牵挂,作为一个出身湖北农村的孩子,他深知生活的艰辛,少年时期,父亲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可战火纷飞使他被迫辍学,1930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亲眼目睹了太多战友倒在血泊中。 新中国成立后,甘思和始终惦记着那些散落各地的烈士遗孀和子女,他向军区领导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请求:把生活困难的烈士家属接到军区安置,这个提议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 甘思和率先垂范,当得知战友查茂德的孩子无人照料时,他二话不说把孩子们接到身边抚养,每天清晨,他都会检查孩子们的穿戴,晚上辅导功课到深夜,逢年过节,他会带着孩子们去扫墓,讲述他们父亲的英勇事迹。 在甘思和的带动下,军区掀起了关爱烈士家属的热潮,许多遗孀获得了工作岗位,孩子们重返校园,这些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他"甘爸爸",每当听到这声称呼,甘思和的眼眶总会湿润。 多年后,当年那些得到照顾的烈士子女纷纷成才,有的成为医生,有的当上教师,还有的继承父辈遗志投身军旅,他们常常回忆起那段温暖的岁月,感念甘思和和军区的关怀。 这份承诺,温暖了无数个破碎的家庭,也传递着革命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
1952年,华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甘思和外出考察,一个老部下找到他:“原冀鲁豫军区
桃花花草桥
2025-04-07 11:55:47
0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