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的初夏,李世民和褚遂良谈话,谈到褚遂良的工作时,就问道:“你是皇家生活记录

鉴史忆往呀 2025-04-07 11:55:23

有一年的初夏,李世民和褚遂良谈话,谈到褚遂良的工作时,就问道:“你是皇家生活记录官,你所记录的内容,我可以看看吗?” 褚遂良出身名门,最早跟随西秦薛举,投降唐朝后因秉公直言和处事周密,得到李世民重用。 当李世民想要查看起居注时,褚遂良表示:“起居注,相当于古代的左右史,负责记录陛下的言行举止。为的是记录善恶,如此人君为了避免背负骂名,就会施行仁政而少些过错,避免肆意妄为。” 李世民问道:“那爱卿是不同意朕看了?” 褚遂良回答:“古往今来,臣还没有听说哪位人君亲自查看起居注的。” 其实,想要奉迎李世民很简单,褚遂良只需拿出起居注即可。 不过,一旦李世民亲自查看,很可能会下令将那些恶行删除,如此,起居注就失去了他存在的意义。 李世民试探道:“如果朕有些不检点的行为或是恶行,爱卿也会如实记录吗?” 褚遂良点点头:“下不议上,此为君臣之道。不过,坚守君君臣臣,更应坚守职责。臣的任务,就是作起居注,因此陛下的所有举动,臣都得记录在案。” 刘洎在一旁附和道:“陛下,如果褚遂良不记录,天下的百姓心里也都有一本账。” 这个刘洎与褚遂良一样,都是刚直的大臣,不过刘洎比褚遂良还要心直口快。 当年李世民远征高句丽,让太子李治监国,并留下刘洎当辅政大臣。 临行前,李世民表示:“刘爱卿,国家安危和江山社稷,都系在你等身上,你们将尽心竭力才是。” 刘洎拍着胸脯保证:“陛下请放心,不论是大臣还是王公,只要犯法,我都会从严处理。” 此话一出,反而让李世民放心不下,他嘱咐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你性情疏阔刚直,必会因此而遭祸,应当慎重行事。” 刘洎把李世民的话,当成了耳旁风。在辅佐太子监国期间,刘洎的表现很强硬,让满朝文武非常反感。 李世民远征返回,在定州疗养休息。 刘洎就从长安前去探望,回来时,褚遂良问他:“圣体可否康健?” 刘洎嚎啕痛哭:“龙体不安,龙体不安呐。” 褚遂良追问,李世民究竟得了什么病,刘洎哭着说:“圣上得了痈疽,令人忧惧。” 刘洎的表现,正中褚遂良下怀。 李世民返京后,褚遂良向李世民禀告:“陛下,那刘洎曾口出狂言。他说朝廷大事不足忧虑,自比于伊尹、霍光,要诛杀有异心之大臣,辅佐太子上位。” 自玄武门之变以后,唐朝皇室的父子关系都非常紧张,李世民严重怀疑,刘洎要联合太子李治造反,并把持朝政。 李世民病愈后,亲自询问刘洎,刘洎据实回答,而马周也出面为其作证。 冤枉你的人,永远比你知道你有多冤。 李世民当然清楚,刘洎是遭到了诬陷,可他还是下令让刘洎自尽。 至于褚遂良,他凭借自己的长袖善舞,在朝堂上的地位与日俱增。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走到了人生尽头。 他把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叫到病榻前,拉着他们的头说:“你们都是忠烈之臣,今天朕要效仿古代的汉武帝和刘备,将幼子和国家托付于你们。朕希望你们能成为大唐的霍光、诸葛亮。我死以后,军国大事悉数交由爱卿处理。太子仁孝,你们都清楚,应当竭诚辅佐,以保宗室社稷。” 转过头,又对太子李治说:“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我也就放心了。” 一夜之间,褚遂良与外戚长孙无忌,成了高宗朝的辅政大臣。 起初,李治对褚遂良和长孙言听计从,君臣和睦。 而武昭仪的出现,让他们之间有了嫌隙。 武昭仪本是李世民的妾室,他驾崩后,武昭仪出家当了尼姑。 后来,李治又将武昭仪接入宫中,并准备废掉王皇后,改立武昭仪。 无故废后,遭到了满朝文武的激烈反对,尤其是褚遂良、长孙无忌这两位托孤重臣更是坚决拒绝。 褚遂良挺身而出,准备面刺李治。当时,大臣们认为应该让长孙无忌先去,但褚遂良认为,这会让李治背上责骂舅舅的骂名。 接着,褚遂良拿着笏板在殿上不停的磕头,磕到鲜血喷涌。 武则天本想直接杀了褚遂良,好在李治及时拦了下来。 最终,褚遂良发配爱州,在凄凉中离世。世人普遍认为,这是褚遂良污蔑刘洎的报应。      

0 阅读:44
鉴史忆往呀

鉴史忆往呀

欢迎关注,跟着小编一起看历史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