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重大迹象,“亲绿”群体开始向大陆喊出一句话,台媒:口头警告一百次,不如解放军“远火洗地”一次。 联合报等台媒注意到,这一口号不仅出现在政治集会,更密集刷屏于台当局能源部门关于“天然气储备仅能维持7天”的分析报道评论区,背后折射出的是绿营内部对战争风险的深度恐惧。 这种转变的直接导火索是解放军4月2日实施的“海峡雷霆-2025A”演练。 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大校证实,此次演练首次公开模拟打击台湾本岛能源设施,PHL-191远程火箭炮对天然气储罐的精确命中画面,让岛内“台独”分子意识到解放军已具备“一小时瘫痪全岛能源”的能力。 军事科学院专家付征南指出,这种“点穴式打击”与山东舰航母编队在台岛以东的封锁行动形成战术闭环,彻底切断了外部能源补给的幻想。 台湾能源结构的致命弱点在演练中被彻底暴露。台“中央大学”教授吴大任透露,台湾天然气储备在夏季仅能维持7天,其他季节也只有10-14天。 更严峻的是,全岛95%的天然气接收站位于靠近大陆的西海岸,而解放军此次演练的打击目标正是这些设施。 台“中油公司”数据显示,若接收站被毁,即使启动紧急预案,全岛天然气供应也将在48小时内枯竭,直接导致2000万民众断气、台积电等关键企业停产。 这种危机在民进党长期推行的“非核家园”政策下被无限放大。台“经济部”2025年能源报告显示,台湾燃煤电厂已关闭70%,核电归零,可再生能源占比仅12%,形成对天然气的绝对依赖。 更讽刺的是,台当局为讨好美国,2024年将美天然气进口比例从9%提升至18%,但阿拉斯加LNG项目要到2030年才能量产,远水解不了近渴。 解放军的军事行动精准命中了这一要害。东部战区演练中,PHL-191火箭炮发射的370毫米制导火箭弹,可在150公里外穿透1.2米厚的混凝土防护层,直接摧毁地下储气库。 军事专家宋忠平指出,只需12枚此类火箭弹齐射,就能瘫痪台中港天然气接收站,而该站承担着全岛40%的供气任务。 这种“手术刀式打击”带来的震慑远超以往。台防务部门内部评估显示,若战争爆发,解放军首轮火力覆盖将摧毁80%的能源基础设施,后续封锁行动将彻底断绝外部补给。 台“战略学会”模拟推演发现,在能源断供状态下,台军作战体系将在72小时内崩溃,社会秩序也将因民生危机全面失控。 在这种背景下,“亲绿”群体的喊话本质上是求生本能的体现。台媒分析指出,绿营侧翼组织“台湾民族党”近期秘密接触大陆,提出“以承认一中换取能源保障”的诉求,被大陆方面拒绝。 而在网络空间,“台独”分子开始讨论“如何在解放军打击下生存”,甚至出现“投降路线图”的详细规划。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转变与岛内社会矛盾激化形成共振。民进党当局长期以“抗中”转移矛盾,但频繁停电、物价暴涨等民生问题已引发民怨。 台“中国文化大学”民调显示,72%的民众认为“能源安全比政治立场更重要”,68%的人支持“两岸建立能源危机对话机制”。这种民意压力迫使绿营不得不调整话术,试图将“抗中”包装成“保台”。 不过,这种转变并未改变绿营的根本立场。赖清德当局仍在加速采购美国“海马斯”火箭炮和M1A2坦克,甚至计划在2025年将防务预算提升至GDP的3%。 台“国安会”内部文件显示,其战略仍寄希望于“以武拒统”,所谓“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过是争取国际同情的话术调整。 解放军对此保持着清醒认知。东部战区在演练后发布的海报《锁控》中,明确标注“围锁瞰制,尽在掌握”,传递出对台海局势的绝对掌控力。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民进党曾嘲笑国民党“九二共识”是“投降主义”,如今却不得不捡起同样的话术。 这种转变印证了《联合报》的评论:“当解放军远火的呼啸声盖过意识形态的喧嚣,任何政治口号都显得苍白无力。”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从来不是靠口头表态,而是取决于国家实力的全面碾压。
岛内重大迹象,“亲绿”群体开始向大陆喊出一句话,台媒:口头警告一百次,不如解放军
诺斯罗普的笔娱乐
2025-04-07 11:32:5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