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88年,康熙将纳兰明珠下狱。明珠的妻子来监狱看他,他对妻子说:“你快向皇

史说畅谈呀 2025-04-07 09:42:51

公元1688年,康熙将纳兰明珠下狱。明珠的妻子来监狱看他,他对妻子说:“你快向皇帝举报我谋反,要不然咱们都完了!”妻子以为纳兰明珠疯了,结果明珠道:“我没疯,你快去举报!”自己向皇帝揭发自己谋反,这确实是怪事一件。 纳兰明珠曾是康熙朝最有权势的大臣之一,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出身于叶赫那拉家族的明珠,与爱新觉罗家族素有姻亲关系,按照辈分来讲,他还是康熙的堂姑父。 明珠能得到康熙的重用,源于三藩之乱。 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本是明朝大将,清军入关时他们曾立下过汗马功劳,故而被封为藩王。 三人的封地都在南方,距离中原天高皇帝远,且个个拥兵自重,朝廷很担心他们谋反。 康熙亲政前就经常说:“朕以三藩、河务、漕运为三件大事,常夙夜忧虑。” 康熙还把“三藩”二字挂在寝宫的柱子上,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警惕。 公元1673年尚可喜请求退休,并把王爵传给了儿子尚之信。 耿精忠和吴三桂为了试探清廷对撤藩的态度,主动要求撤藩。 康熙清楚他们的本意,如果朝廷同意撤藩,三家就会立刻起兵。 若选择宽慰,不同意撤藩,或许三家会稍微稳定,但等到时机成熟,也会兴起叛乱。 康熙召集群臣开会商议对策,他本人的态度很明确:“吴三桂等人蓄谋已久,如果不尽早除掉将养虎为患。如今撤藩会反,不撤也会反,不如先发制人。” 明珠紧随其后的表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削藩也是反,不削也是反,不如早日下手。” 但反对者不在少数,群臣认为,大清入主中原时日不长,根基不稳,且国库亏空。 而三藩兵强马壮,又是汉家子弟,怕会一呼百应,引得全国动乱。 当康熙同意撤藩的圣旨下发到三藩时,吴三桂率先起兵,耿精忠和尚之信紧随其后,南北多个省份纷纷附和,一时间,清廷风雨飘摇。 索额图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他上奏称:“三藩之乱星火燎原,如今当安抚其情绪。臣恳请陛下尽杀主张削藩之人,以抚慰三藩。” 康熙震怒的驳斥道:“削藩是朕的旨意,要杀你连朕一起杀了。那些主张削藩的大臣,何罪之有?” 正因如此,康熙在平三藩时完全没让索额图插手,反而让明珠亲赴前线。 当三藩之乱平定,康熙在朝会上对明珠赞不绝口:“当初削藩时,只有明珠一人敢站出来支持朕,也只有他的做法符合朕的想法。当时有人建议诛杀倡导撤藩的大臣,朕若是听信了他们,就让他们含冤九泉了。” 三藩平定,紧接着就是河务。 明珠竭力保举靳辅担任疏通河道的大臣,并不断帮他说话。 河道总督靳辅,只在上游修筑堤坝约束河流,而下游则继续通航。 于成龙认为,应当上下其手,才能保证海晏河清。 康熙犹豫之际,明珠劝道:“于成龙大人,为官清廉,心向百姓,但终究没有治水经验。靳辅常年督办河道事务,而且功劳甚大,专业的事,就应该听专业的人。” 靳辅果然没让朝廷失望,他继承了潘季驯的治河方略,又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改进,全面平息了黄河水患。 康熙的三件心头之患,明珠为他解决了两件,自然是深受信任,明珠一跃成了朝堂上仅次于索额图的人物。 位高权重的明珠,也开始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利益。 他与徐乾学结成一派,与索额图党羽们互相倾轧,闹得不可开交。 不仅如此,明珠还敢公然卖官鬻爵,甚至贩卖科考试题。 那些通过明珠进入朝廷的官员,自然就成了明珠的门生,明珠在朝野上的势力变得越来越大,甚至连索额图都要让其三分。 一时间,朝堂上乌烟瘴气,从上到下,无官不贪。 凡是有与其作对的臣子,明珠都会想方设法的予以打压,将其排挤出权力中心。 康熙二十六年,小于成龙实在无法忍受明珠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的行为,壮着胆子深夜入宫面圣。 他噗通一声跪下:“皇上,咱大清朝的官都快被明珠给卖完了。” 康熙又向高士奇确认,并问道:“明珠胆大包天,为何朕未曾收到参劾?” 高士奇无奈的说:“人,谁又不怕死呢?” 紧接着,弹劾明珠的奏疏如雪片般飞向皇帝的案桌。 康熙勃然大怒,开始清算明珠党羽。 明珠的大学士一职,当即被革除,他也锒铛入狱。 妻子前去探望,明珠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可又担心家人遭受殃及,所以,他对妻子说:“你向陛下检举称我有谋反之嫌。” 妻子很是不解:“你明明只是贪污受贿,广结党羽,为何要求个杀头的罪名?” 明珠不愿解释,只是一昧的让妻子去举报。妻子以为他疯了,就没有听从。 幸亏明珠的夫人没有按照其吩咐行事,明珠入狱后不久,康熙远征噶尔丹,他左思右想,决定让明珠戴着镣铐陪自己出征。 一路上,康熙回忆起了与明珠交往的点滴,他是真的把明珠当成了朋友。返回京师后,康熙决定让明珠官复原职。 只是,明珠的待遇虽然不变,却未曾再受到过重用。

0 阅读:67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