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年仅28岁的清华教授周培源被身边友人催着成家。友人特意拿出一沓女子照

天天叨叭叨 2025-04-06 21:47:09

1930年,年仅28岁的清华教授周培源被身边友人催着成家。友人特意拿出一沓女子照片,让他从中挑选未来的伴侣。周培源原本只是漫不经心地随意翻看,突然,他的目光被一张照片吸引,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手指着照片,脸上满是笑意地说道:“就她了。”友人见状,不禁大笑:“好眼光!”

时间回溯到1928年,年轻的周培源刚从欧洲留学归来,即将在清华大学开启他的教学生涯。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可内心却时常感到孤独。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校花王蒂澄的照片,照片中的王蒂澄温婉知性,气质出众,一下子就击中了周培源的心。

周培源决定勇敢一试,通过朋友的引荐,他结识了王蒂澄。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安排在清华园的荷塘边,微风轻拂,荷叶摇曳。王蒂澄温柔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睿智的谈吐更是让周培源心动不已。他们兴致勃勃地聊起各自的学习经历和人生理想,惊讶地发现彼此竟如此志同道合。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的心渐渐靠近,开启了一段甜蜜的恋爱之旅。周培源常常兴致勃勃地给王蒂澄讲述自己在欧洲的所见所闻,分享那些最新的科学发现;王蒂澄则用她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细腻的人文关怀,深深打动了周培源。两年时光转瞬即逝,在清华校长梅贻琦的诚挚祝福下,他们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生活满是幸福的味道。周培源每天都会深情地对妻子说“我爱你”,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他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凭借出色的教学能力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很快成为备受学生爱戴的老师。王蒂澄则在北平女子师范大学任教,两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然而,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王蒂澄生育后不幸患上肺结核,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周培源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美国大学抛来的橄榄枝,毅然决定留在国内,全心全意照顾妻子。他日夜守在病榻前,无微不至地照料着妻子,用爱的力量给予她战胜病魔的勇气。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躲避战火,周培源和王蒂澄跟随西南联大迁往昆明。在艰苦的环境中,周培源依然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的一线。他创新教学方法,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的物理原理,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王蒂澄尽管身体虚弱,但依然尽自己所能支持丈夫的工作,操持着家庭。

在昆明的那段岁月里,周培源和王蒂澄的感情愈发深厚。他们相互鼓励,携手共同面对战争带来的重重困难。周培源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总会抽出时间陪妻子散步,一起欣赏滇池的美景,暂时忘却那烽火连天的残酷现实。

1946年,抗战胜利后,周培源一家终于重返北平。周培源在北京大学任教,王蒂澄则在清华大学工作,他们的生活逐渐重新步入正轨,但新的挑战依然接踵而至。新中国成立后,周培源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参与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王蒂澄则默默在背后支持丈夫,精心照顾家庭,为他的事业保驾护航。

在清华园里,常常能看到周培源和王蒂澄携手散步的温馨身影。他们一边漫步,一边谈论着科学、文学和人生,彼此欣赏,相互支持。周培源常说,能和王蒂澄相伴一生,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幸福。

随着岁月的流逝,周培源并未停下前行的脚步。即便到了70多岁高龄,他依然坚持工作,为中国的科学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王蒂澄一如既往地陪伴在丈夫身边,细心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

周培源和王蒂澄的爱情故事,如同春风化雨,深深影响着他们的子女。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都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家庭聚会时,周培源总会向孩子们讲述他和妻子的故事,传递着爱与坚持的力量。

2022年,93岁高龄的周培源在北京安详逝世。他和王蒂澄相濡以沫60余载,共同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动荡的岁月。他们的爱情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生动缩影。

周培源和王蒂澄用他们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真挚的爱情可以跨越时空,战胜一切困难。他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他们的爱情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彼此的人生道路,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天天叨叭叨

天天叨叭叨

每日分享精彩内容,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