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出身的“前反腐书记”陈行甲,升迁时裸辞,他曾毫不避讳地说:“我的前任县委女书记,在天安门附近买了两套房!我身边的二把手、三把手,甚至下边的下属领导们,现在都已经进去了,他们如今的下场,都和我有关,因为我不要命,没有什么可以顾忌的!”一针见血,直击要害! 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的陈行甲在贫困山区当县委书记,干了五年零两个月,亲手把87名“蛀虫”送进了监狱,在任期结束即将升迁的时候,他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选择了裸辞。 陈行甲,一位从湖北贫困小县走出的青年才俊,十年寒窗苦读,从清华硕士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正是前途无量、大展拳脚之际,却选择辞去全部职务,当被问到辞职原因时,陈行甲说,“我厌烦了戴着面具做人。” 2011年10月,陈行甲从宜都市调任至巴东县,任职县委书记。 巴东县的腐败现象严重到已经成为了当地“公开的秘密”了,官商勾结、贪官污吏现象屡见不鲜,完全就是一块“烫手山芋”! 陈行甲刚上任不久,就拒绝过价值十几万的名表,也拒绝过藏在衬衫礼盒里的巨额现金、金条,不仅抵御了糖衣炮弹的腐蚀,还亲手将87名腐败分子送进监狱,还当地一片朗朗乾坤。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屡次被黑恶势力死亡威胁、被报复,一次回老家扫墓时,甚至断了两根肋骨四根手指。面对如此险境,他初心不改,铿锵有力地说:“那些人就是坏,但我能守得住底线!” 用陈行甲自己的话来说:“你们看过的所有小说、电影、电视剧,都没有我经历的精彩,我陈行甲不敢说不负众生,但我可以说不负初心!” 2016年12月,陈行甲辞职,他是以这样的方式离任的:“第二天早上6点。我和司机两个人在黑蒙蒙的天色中上路回家,路上越走越亮堂”。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何等的坦荡与洒脱。 而,离开并不意味着对民生疾苦的漠视。恰恰相反,陈行甲从未放弃“为民服务”的初心,转身投身公益事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在45岁的年龄,弃仕途而转公益,用实际行动打脸那些揣测他、举报他、污蔑他的人! 辞职后的陈行甲在深圳创立了一个慈善基金会。为公益事业东奔西走。 陈行甲说:“人生上半场求存,下半场求真。”相比在官场上遭遇明枪暗箭而心力交瘁,从事公益能让陈行甲身心愉悦。 他曾经见过一个7岁的白血病孩子,看到自己爸爸出去借钱没借到,回来难过得撞墙,孩子想哭,可是怕爸爸妈妈难过又不敢哭……他还曾见过一户农民家里孙子得了白血病,爷爷为省钱自杀了,最后孙子也没留住。 所以他的目标,不只是简单地为患者筹措资金,而是希望通过搭建有效可信的平台,让公益变得更透明,更容易参与,“让因病致贫从现代中国消失”。 做慈善需要大量的钱,陈行甲自然没有那么多,最后他想到写书,来为儿童基金筹款。《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就此而来。正如他书中开头所说:“我在巴东的使命已经完成,今后,我将会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公益。 陈行甲对自己在巴东的经历很少谈。他曾经说过自己所经历的,比电视剧和小说里面描绘的还要真实。在新书中,陈行甲首次披露了自己在巴东的五年经历。许多人看了其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真实内幕时,不禁为当时的陈行甲捏一把汗。 著名编辑詹国枢看完陈行甲所写的书之后,做了六个字的评价:“解气!痛快!过瘾!”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书中最精彩的莫过于他任县委书记期间的种种经历,特别是书中和腐败分子斗智斗勇的各种反腐细节和故事,读起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极其过瘾。 或许就像陈行甲自己说的那样:你们看过的小说、电影、电视剧,都没有我的人生经历精彩!在这本他自己的人生笔记中,陈行甲书写了各种和贪官斗智斗勇的事迹,更是剖露了当时毅然离去背后的原因。 陈行甲说:“这本书的出现,是希望有这样一种精神能够延续,希望年轻人也能够遇到困难不妥协,去征服那些生命的丑恶和不公。”功成身退的他继续在公益事业发光发热,而他书中的光辉事迹依然在帮助和改变着更多的人。 想必这本陈行甲新书《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会更加解气,更加痛快,更加过瘾。好书别错过,世界上有一些人有多肮脏,就有一些人有多纯净。 陈行甲在发行这本书的时候就承诺该书所收款项全部用于公益事业,用来帮助贫困地区的重病儿童,让我们一起向陈行甲致敬! 只要48元,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获取图书↓↓↓ 【海峡】N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 县委书记陈行甲自传体随笔
清华出身的“前反腐书记”陈行甲,升迁时裸辞,他曾毫不避讳地说:“我的前任县委女书
惊鸿过横塘
2025-04-06 16:14: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