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其它宫人也要求限时离宫,谁知,一名70岁的老妇人

钦兔看娱乐 2025-04-06 10:47:50

1924年,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其它宫人也要求限时离宫,谁知,一名70岁的老妇人竟哭着说:“我老了,动作慢,能否宽限几日?”殊不知,她延迟出宫,压根不是因为慢,却是另有所图。 1924年那会儿,溥仪皇上被赶出了紫禁城,其他宫里的人也都得赶紧走人。就在这时,有个70多岁的老太太抹着眼泪求情:“我这把老骨头,动作不利索,能不能再多给我几天时间啊?”可实际上,她并不是因为走得慢才想拖延,而是心里另有打算。 说起来,这事儿是因为冯玉祥在北京搞了个大变动,溥仪皇上没办法,只好离开紫禁城。按照以前退位时的约定,溥仪名义上还是皇上,但这时候已经得离开皇宫了。这也算是给中国封建帝制画了个句号,紫禁城和溥仪皇上彻底拜拜了。同时,紫禁城里头的宫女太监们也都得限时走人,不能再待在宫里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那天,宫里的仆人们都忙着打包行李,打算离开这个住了好多年的地方。可有个70岁的老太太,赫舍里氏,她跟其他人不一样。这老太太啊,以前可是清朝的皇贵太妃呢。卫兵们催她快走,她却眼泪汪汪地说:“我岁数大了,手脚不利索,能不能让我再多待几天?” 卫兵们看她年纪大身体又不好,就答应了。赫舍里氏就又多留了几天,自己在寿康宫里走来走去。她看着屋里那些字画和书,心里头那个滋味儿啊,啥都有。这些东西陪她过了大半辈子,也是她在宫里孤零零的日子里唯一的依靠。不过,赫舍里氏要求晚点离开皇宫,可不只是因为走路不方便。她其实有更重要的打算,那就是带走一幅超级宝贵的书法作品《伯远帖》。这是东晋时候的一个宝贝,写字写得特别好,在书法界那可是大名鼎鼎。赫舍里氏知道这东西有多值钱,所以在走之前,特地把它塞进了包裹里。 离宫那天,赫舍里氏带的东西不多,但那幅《伯远帖》肯定在里头。那时候世道乱,连以前的贵妃都得为吃饭发愁。为了过日子,她只好忍痛把《伯远帖》卖给了收藏家郭葆昌。郭葆昌知道这帖子有多金贵,所以收藏得可小心了。 赫舍里氏用卖《伯远帖》的钱,在北京买了房子,安安稳稳地过了晚年。这个经历过清朝起起落落的女子,就这样悄悄地结束了她的一生。但她肯定想不到,当年为了钱不得已卖掉的那幅字画,后来竟然成了国宝,名声响当当。赫舍里家的故事,就像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小故事。在那个不太平的日子里,好多大官贵人都没了往日的威风,变成了普通人,以前的豪华生活就像做梦一样。还有那些记录着过去的东西,也因为世道变了,到处流浪。《伯远帖》就是这样一个见过世面的老东西。它的经历,和那个时代人们的命运紧紧相连,反映了人间的各种喜怒哀乐。现在,看看《伯远帖》,我们就能想象到以前皇宫里的那些大事情,感受到过去那些真实人物的悲欢离合。

0 阅读:53
钦兔看娱乐

钦兔看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