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你们安利一本书《可是我偏偏不喜欢》,台湾的一个女作家吴晓乐写的。
这本书牛就牛在,她能把我们每个人心底会有的波澜起伏但说不清楚的情绪写得很明白,而且还能给予读者恰到好处的安抚和启示。
比如前段时间我翻自己的朋友圈,本来是想找几张焕焕小时候的照片,结果无意中看到了曾经我在上一段感情的初期发的一些聊天截图和生活记录。
我看了以后想到了一些很久远的事情,就突然有点感慨:“我与他是不是走着走着忘记了来时路,明明经历过这么多,却还是分开了。”但是转念一想,想到分手前发生的种种,又有些气恼:“明明就是他变了。”
虽然没有什么心痛、难过的情绪了,但毕竟是一段情绪起伏。而这样的情绪起伏又会让我产生自我怀疑:“我是不是还没走出来啊!”
就挺扰人的。
然后那几天我恰好在看这本书,有一个章节叫「正果与它们的产地」。
里面有一段话是这么写的:
“告别一段恋情的数年后,又想起那晚难堪的道别、牵手时的心不在焉、接吻时的貌合神离及床上的虚伪,心底涌现出一股近似浩劫重生的幸运感。当一对恋人,说好了要分开,停止伤害,停止勒索,停止眷恋对彼此的眷恋。收回曾经慷慨交让的特权,把调好的时差又撕开,决定过起不同的季节。何尝不是,正果之一种。”
看完我真的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有人包括我都觉得“一直在一起”才是正果,但分开何尝不能是正果?
错的人就让他错过。“分离的恋人们,也该享有一次修成正果的掌声。他们也修成了正果。这颗正果,拥有自己的形状与香气。”
所以如果你身边有一个朋友,一直让你觉得恋爱脑、不争气、没出息,突然有一天ta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你认为的不般配的伴侣了,安慰之外,可以给点表扬。
再比如这本书的很多比喻特别妙。
比如这段:
“语气是棉花里头裹一根针,你没太认真,掌心向上去接,你很乖,人家说拿礼物要双手向上,你双手向上去迎接长辈的话,后来掌心的那枚血点,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就疼,你始终放不下。”
我当时真的忍不住“哇靠”——就是这样!想到了小时候一些长辈给予我的一些负面评价,过去十数年了,但我就是忘不掉,一看到他就想起来,一遇到类似的事情就想到这句话……原来那是我掌心的血点。
书名《可是我偏偏不喜欢》,但我读完“偏偏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