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的央视访谈节目上,经济学家朱民哽咽表示,中国制造业产量占全球三成,等于美日德韩四国总和!以前我们没技术,只能通过低端制造业拼价格,用几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 “这是一代人的骄傲!”在3月30日央视《面对面》节目中,经济学家朱民谈及中国制造业发展时数度哽咽,他的激动与自豪,深深触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 中国制造业产量占全球三成,相当于美日德韩四国总和,这样的成就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艰辛与辉煌?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业深陷困境。在技术匮乏的年代,我们只能凭借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投身于低端制造业,以量取胜、靠价格竞争。 用几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这是曾经中国制造业的无奈,也是发展路上的痛。那时的中国制造业,虽努力前行,却处处碰壁,在国际市场上只能赚取微薄利润,还常被贴上“低端、廉价”的标签 。 但中国制造业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转型之路。无数中国企业开启技术研发之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只为突破技术瓶颈。 比亚迪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早期代工生产,到自主研发刀片电池、云辇、易四方等核心技术,比亚迪的每一步都走得无比坚定。 2024年,比亚迪以427万辆的销量跻身全球汽车品牌前五,其电动车在欧洲售价达国内两倍,却仍凭借技术优势与过硬产品力,击败大众等传统巨头,彰显中国制造从“成本竞争”向“技术溢价”的跃升 。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工程师群体功不可没。几千万工程师怀揣着对制造业的热爱与执着,在实验室里上千次的反复尝试、在产线上对毫米级精度的打磨锤炼,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他们的智慧与坚守,共同构筑起中国制造的护城河 。 如今,中国制造业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不仅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品牌也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5G通信设备制造方面,华为、中兴等企业成为全球行业标杆; 高铁技术更是领先世界,中国高铁以速度快、安全性高、舒适性好等优势,出口到多个国家,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一张闪亮名片 。 当然,中国制造业前行的道路上依然存在挑战。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时有抬头,关键核心技术仍有被“卡脖子”的风险,高端人才短缺问题也亟待解决。 但只要我们坚定创新发展的决心,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中国制造业一定会更加的成功。 朱民的泪水,是对中国制造业艰辛历程的感怀,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对此你们怎么看?
3月30日的央视访谈节目上,经济学家朱民哽咽表示,中国制造业产量占全球三成,等于
小张的社会
2025-04-05 19:03:01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