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在投票选谁来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时,主席竟然没

文史记叙录 2025-04-04 22:55:59

1949年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在投票选谁来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时,主席竟然没有全票当选,有一人没投票给他,是谁?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这次会议汇聚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充分体现了新中国的广泛统一战线。

会议期间,代表们共同讨论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份文件虽然名为"共同纲领",但实际上承担了新中国临时宪法的作用,它明确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和基本政策,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和法律基础。

9月30日,会议进入最后一天,这一天的主要议程是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主席、副主席,当选票发到每位代表手中时,会场里弥漫着庄严而紧张的气氛,毛泽东作为主席候选人,是否能够全票当选,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576张选票中,毛泽东获得了575票赞成,1票弃权!

这个结果让在场的工作人员和监票人都感到意外,有人提议将那一票作为废票处理,但毛泽东得知后却说:"代表们有权选毛泽东,也有权不选毛泽东,缺一票就缺一票,没有关系!"

这个小插曲,恰恰体现了新中国民主选举的真实性,选举结束后,全体代表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在肃穆的气氛中,毛泽东宣读了纪念碑碑文带头为奠基石填土。

"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这两个看似简单的词语,一直以来都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强调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实事求是"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遵循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这两个理念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基石。

"实事求是"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38年由毛泽东提出的,当时,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毛泽东在六中全会的讲话中首次使用了这个词,表明共产党员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并且要做出表率。

随后的几年里,"实事求是"的思想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作出了全面的阐释。

经过延安整风运动的洗礼,"实事求是"逐渐成为全党公认的思想路线,从此,它成为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原则。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毛主席缺一票的小插曲,恰恰正体现了新中国民主选举的真实性。

第二天,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的太阳,终于冉冉升起。

回首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正是在"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这两大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过了艰辛的革命道路,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这两个理念,一个强调目的,一个强调方法,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它们不仅指导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为新中国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困难都已经过去。相反,如何建设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让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些都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巨大挑战。

0 阅读:52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