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鸡首:别再回归了;圆明园蛇首:别再回归了; 肯定有人会质疑我的想法。举世闻

金乌西坠霞光灿 2025-04-04 18:14:06

圆明园鸡首:别再回归了;圆明园蛇首:别再回归了; 肯定有人会质疑我的想法。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十二大兽首,都已经回归过半了,为何我执意要求剩下的几个别在回归了呢? 圆明园的断壁残垣,藏着中华民族的辉煌与伤痛。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作为那段屈辱历史的见证,总能牵动国人的心。七尊兽首回归了,大家欢呼雀跃,可就在人们盼着鸡首、蛇首也回家时,有人却喊出了“别再回归了”。这声音听着刺耳,咋回事? 先说说这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来头。它们原本是圆明园海晏堂前喷泉的一部分,清代能工巧匠打造的艺术品,生肖造型栩栩如生,既是工艺巅峰,也是文化符号。可惜,1860年英法联军一把火烧了圆明园,这些兽首被抢走,流落海外,成了中国近代史的痛点。 从2000年开始,兽首回归的步伐迈开了。香港佳士得拍卖行拍出牛首、猴首、虎首,拉开序幕。2003年,何鸿燊先生花600万港元买回猪首,2007年又砸6910万港元拿下马首,都捐给了国家。2013年,法国皮诺家族把鼠首、兔首无偿送回。到现在,七尊兽首回了家,摆在圆明园展厅,成了爱国教育的活教材。 可鸡首和蛇首的回归,却有人站出来说“不”。为啥?这观点听着反主流,但细想还真有点道理。咱们一条条分析。 买回兽首,不是小打小闹。马首6910万港元,约5000万人民币,这钱够干多少大事?修个古迹、建个学校、帮帮贫困地区,都行。鸡首、蛇首要是上拍卖会,价格估计更高。有人算过这笔账,觉得与其天价买回来,不如把钱投到更需要的地方,比如国内那些破败的文物遗址。 兽首是珍贵,可国内博物馆里类似的文物也不少。鸡首、蛇首回来,真能让文化遗产蹭蹭升级吗?不见得。反过来,国内还有一堆古建筑、古籍等着抢救,钱花那儿可能更值当。文物保护不是越多越好,得看性价比。 兽首回归,常牵扯外交和舆论。2009年鼠首、兔首拍卖,中国抗议了一圈,最后还是靠民间买回。折腾半天,还得看别人脸色。要是鸡首、蛇首再回归,没准又惹一堆国际纠纷,甚至让别的流失文物问题跟着发酵。图啥呢? 这些铜像娇贵,回来得好好伺候。国内文物保护技术在进步,可跟国际顶尖水平比还有差距。万一鸡首、蛇首回来,保护不到位,磕了碰了,那损失谁担得起?与其冒险,不如先把国内的保护水平搞扎实。 七尊兽首回来,已经让不少人记住那段历史了。鸡首、蛇首留在海外,反而能提醒全世界,那段屈辱还没翻篇。它们在那儿,就是活生生的历史课本,比锁在博物馆里更有冲击力。 国内文物保护缺钱的地方多了去。圆明园遗址修修补补,长城有些段快塌了,敦煌壁画也得抢救。这些比鸡首、蛇首的回归更急。钱就那么多,得有个轻重缓急。 兽首回归多亏了像何鸿燊这样的企业家。可这模式也有问题,为啥总让民间掏腰包?国家要是外交上能搞定更好,可现实是外交路子慢又难。鸡首、蛇首再靠民间买,压力太大,不如把资源用在别处。 现在全球化,文物保护不是中国一家的事。鸡首、蛇首留在国外,能搞搞联合展览、学术研究啥的,既推广中国文化,还能拉近国际关系。非得抢回来,意义未必更大。 让后人记住历史,不一定非得把兽首弄回来。学校教育、纪录片、展览,哪样不能干?鸡首、蛇首在不在国内,爱国心和历史感不会差太多。 文物回归是好事,但不能感情用事。得算清楚,花多少钱,能换来啥。鸡首、蛇首回来是爽了,可要是代价太大、效益一般,那就得再想想。爱国不是盲目,得讲效益。 这十条理由,乍一看挺冷门,可细嚼还真有嚼头。当然,支持回归的人也有话说。他们觉得,兽首是民族尊严的象征,回来能振奋人心,还能补全圆明园的历史拼图。这些想法也没错,毕竟感情上谁不想看到失散的宝贝回家。 但这事没那么简单。回归不是终点,得看花了多少、值不值。七尊兽首回了家,已经让很多人燃起爱国热情,剩下的鸡首、蛇首,是不是非得回来,才能证明啥?或许,换个角度看问题,能让我们更明白啥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0 阅读:37
金乌西坠霞光灿

金乌西坠霞光灿

金乌西坠霞光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