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寒食节的政治较量。 晋文公重耳在外国逃亡19年,声色犬马,在外国享受美好生活,都不想回晋国了。但是跟着他的那些士大夫得回,不但想回国,还得保着重耳一起回国继位,这样才能对处起自己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 介子推是这些追随者中的一个,在重耳最困难的时候,为了能让重耳吃上肉,不惜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给重耳吃,是真正的从龙之臣之一。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继位,封赏随从分三类:上赏论德,中赏论才,下赏论功。对跟着他的人都各有不同的封赏,但偏偏就忘记了介子推。后来经人提醒才想起来,于是派人去介子推的老家找他,介子推不愿出山,背着母亲逃到山里。重耳的人找不到,有人出主意说烧山把他们母子逼出来。于是烧山,但结果是把介子推母子给烧死了。那座山就是后来的绵山,山所在的县,被改各为介休。 后来有人解释,介子推借故不出山,其实是整个追随重耳的士大夫对重耳不满意,认为重耳对他们不重视,冷落了他们。而重耳烧山也有故意为之的成分在里面,烧死介子推既少了一个需要封赏的人,也给其他士大夫阶层敲了一记警钟:这就是和王权对抗的下场。 而把烧死介子推的那天称为“寒食节”,是士大夫们对于王权的一种无声的反抗,通过一天不生火做饭来提醒晋文公重耳,让他一天吃不上热饭,从而在这一天能想起为他割股献肉的介子推。 晋文公有自己的考虑。当年他没有继承王位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公子,那些愿意追随他的人一部分是不被晋国内主流社会接纳的人,还有一部分是两边下注的人,家里一部分人在国内侍奉国君,另一部分人追随重耳逃亡,将来不管谁继位,都确保自己不失去地位和财富。可以说追随重耳的人都是在赌自己的前途,都不是安分守己的人,就是社会中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重耳在继承王位之后,当然会封赏这些随从,但说到治国,是一种平衡术,重耳既要用追随自己的人,也要用国内各方势力派系的人,尽量不偏不倚,尽量得一碗水端平,得尽量照顾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引起那些所谓有从龙之功的人的不满,这些不稳定因素是有胆量和谋略的,能把重耳扶上台,也有办法把重耳赶下去。 作为国君,重耳在夫法适当封赏介子推,而介子推又借故不出山,正好也给了重耳下手的借口,介子推是重耳掌握权力道路上的一个牺牲品。
清明寒食节的政治较量。 晋文公重耳在外国逃亡19年,声色犬马,在外国享受美好生
扬菲趣事
2025-04-03 22:53:26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