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台军演后,中美军机在高雄外海激烈对峙,解放军强硬喊话拦截美机。 4月3日06:

清音绕耳旁 2025-04-03 19:37:54

围台军演后,中美军机在高雄外海激烈对峙,解放军强硬喊话拦截美机。 4月3日06:47分,高雄恒春外海空域突然爆发无线电交锋。一架美军侦察机正试图穿越台岛西南24海里区域,却被解放军歼-15战机迎面拦截。 "你已进入中国台湾省24海里空域,请立即通报飞行意图!"解放军飞行员的质问声穿透电波,语气之强硬让监听的台湾网民都倒吸凉气。 美机仍试图狡辩:"这是国际空域,我们依法执行任务。" 话音未落,解放军战机已完成战术占位,用行动终结了这场对峙。 这场空中交锋并非孤立事件。三天前解放军刚结束"海峡雷霆-2025A"围台军演,40余架次战机、23艘舰艇在台岛周边形成立体封锁。而美军机选择在军演结束后12小时内抵近侦察,显然是在试探解放军的战备状态。 更值得玩味的是,此次拦截地点距离山东舰航母战斗群仅350公里,歼-15从甲板起飞到拦截空域只需15分钟——这哪里是"巧合",分明是解放军用实战化部署告诉美方:任何挑衅都逃不过监控。 但这次对峙的特殊之处在于,解放军首次在台湾省24海里毗连区上空实施拦截。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毗连区虽属国际水域,但中国有权对违反中国法律的外国船舶进行管制。解放军此次行动,实质是将对台主权管辖延伸至更外层空间。 美方显然没料到解放军反应如此迅猛。 去年同期,美军机在台海活动平均间隔12天,今年已缩短至4天。这种"切香肠"战术背后,是美国对华战略焦虑的具象化。 随着解放军歼-20部署东南沿海、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形成战力,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优势正在瓦解。五角大楼最新报告承认,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导弹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3.2枚,是驻日美军的8倍。 岛内绿营却对这种危险游戏拍手叫好。台防务部门声称"全程掌握",但事实上解放军歼-15挂载的霹雳-15导弹射程达200公里,而台军主力F-16V的AIM-120C导弹只有75公里。这种代差意味着,当解放军战机在24海里外实施拦截时,台军战机根本无法有效支援。 更讽刺的是,此次对峙发生时,台"空军作战指挥部"的雷达系统竟出现12分钟数据中断——所谓"防御网"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暴露了台军战备水平的真实成色。 美国援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张"航行自由",却刻意回避公约第56条关于毗连区管制权的规定。中国则依据《领海及毗连区法》第13条,对在毗连区内违反中国安全、海关、财政、卫生或者入境出境管理规定的外国船舶行使管制权。解放军此次行动,正是用实际行动宣告:台湾省24海里毗连区不是"法外之地"。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拦截发生在台岛西南方向,这里恰好是台积电晶圆厂的主要运输航道。解放军选择在此亮剑,既是对美台勾连的震慑,也暗含对半导体供应链的战略威慑。 岛内经济学者测算,若台海航道被封锁72小时,全球70%的先进制程芯片产能将陷入停滞。 更耐人寻味的是,此次对峙发生时,台当局正在推动"海空战力提升计划",试图用3000亿新台币采购F-35B。 但讽刺的是,美国国防部最新评估报告指出,解放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已使台岛周边500公里内成为"禁飞区"。即便台军拥有F-35B,也难以突破解放军的防空火力网。这种"烧钱买安慰"的行为,本质上是民进党当局在为"抗中保台"谎言续命。 当解放军战机完成驱离任务返航时,山东舰甲板上的歼-15已重新挂弹待命。这种"演训即战备"的状态,让美军不得不重新评估台海博弈的成本。 这场空中对峙最终以美军机悻悻离去告终,但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未结束。当解放军战机用行动捍卫主权时,岛内某些人却在为"抗中"卖命。这种分裂行径,终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碎。正如东部战区发言人所言:"台独一日不止,反制一刻不停。" 面对国家统一的历史大势,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都注定徒劳。

0 阅读:89
清音绕耳旁

清音绕耳旁

清音绕耳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