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打定主意,让孩子将来可以啃老。原因嘛,主要有这么几点。 我觉得现在这经济形势,回暖得老久了,就算孩子七年后大学毕业,就业形势也不一定能好转。而且孩子资质普通,靠自己去打拼,难度不小。我呢,就希望他年轻时别像我当年似的,因为经济问题,错过了好多人生体验。我在国企,福利还可以,对生活欲望也不高,现在多攒点钱,以后就能让孩子安心啃老。 其实,身边亲戚老说我这么做 “不负责任”,但我觉得这是负责任的表现。为什么这么说呢?小区里那个钢琴十级的 “别人家孩子”,考进央音后天天焦虑到脱发;楼下天天补习的初三女孩,上周因为焦虑症休学了。可我儿子,虽然奥数题做不明白,但能在菜市场帮卖菜阿姨算账,跟保安大叔学种多肉,我觉得这种 “野生生存能力” 说不定才是未来的硬通货呢。 我为孩子准备的 “啃老账户” 从三年前就开始存了。当时教培行业的朋友们集体失业,有个北师大毕业的同事转行送外卖,他最难过的是发现学生家长在电梯里躲着他。那天晚上,我看着孩子七十分的数学卷子,突然就明白了 —— 这届小孩可能面临的是父母辈无法想象的生存战。 有人可能会说,我这是彻底躺平了。但其实我也不是。英语还是要学,毕竟啃老也得会看海外租房合同;体育不能落,身体好才能多啃几年。但什么编程班、机器人课统统靠边站,省下来的钱全换成金条压箱底 —— 未来要是数字人民币崩了,这些硬货至少能换大米。 上次同学聚会,一位把儿子送进常青藤名校的学霸妈妈突然找我碰杯,说:“你知道我现在最后悔什么吗?当年逼着孩子刷题到凌晨两点,现在他在硅谷天天吃抗抑郁药。” 这话让我心头一惊。看着自家儿子在角落里专注拼乐高,我突然觉得提前备好的 “啃老基金” 很踏实。 我们这代人享受的时代红利,正在变成下一代难以跨越的高山。就拿我表姐家她女儿 985 毕业,去年进了四大会计事务所,起薪还没我 2008 年刚工作时高。更扎心的是,她每月 6800 元的工资,5800 元要交给房东,连吃个煎饼果子都要算计加不加肠。有一次家族聚餐,小姑娘低头扒着饭突然掉眼泪:“要是当初没考上重点大学,去学美甲是不是更开心?” 有同事嘲笑我矫枉过正,可他们没见过我老板儿子的事。那孩子从小上国际学校,墨尔本大学海归,结果回国三年换了八份工作,现在在家搞直播说 “感谢老铁送的保时捷”。老板私下跟我说:“早知道这样,当初不如直接给他买台跑车。” 我现在用养宠物的心态养娃。周末带他去郊区农场喂羊,他能在泥地里研究蚯蚓三个小时,我就在旁边记账本 —— 现在每月定投 5600 元,按 4% 的年化利率算,到他 25 岁时能有两百来万。这笔钱够他在二线城市付个首付,或者开家奶茶店,最不济也能支撑他去新西兰 gap year 摘樱桃体验生活。 其实,我也不是完全不管孩子的独立性培养。我现在教孩子记账,带他逛超市比价,周末让他管理全家一百块钱的生活费。这些技能比奥数题实用多了 —— 将来就算要啃老,也得做个精打细算的啃老族。至于那些 “培养独立性” 的鸡汤,看看北京出租屋里那些 996 的年轻人,凌晨两点发朋友圈 “活着好累”,这样的独立真的幸福吗? 我还是给孩子设了个底线。我跟儿子明说:“35 岁前找不到对象,必须搬出去独立。” 结果他眨巴着眼睛问:“那我可以带着我的猫一起啃老吗?” 你看,这代孩子早就活明白了。 说到底,当父母的不过是在赌概率。有人赌孩子能成龙成凤,我赌的是社会容得下平凡人生。就像 20 年前没人信房价会涨成这样,或许 20 年后,“全职儿女” 也能成为正经职业呢?至少现在,看着孩子每晚安心睡觉的模样,我觉得这笔投资不亏。
你见过最恶毒的名字是什么?网友:就算好养活,也得考虑孩子长大
【8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