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官人在家逗鹦鹉,一道长前来拜访,两人闲谈良久,官人有事暂时离开。突然,道长听鹦鹉说:道长,请救救我! 古代有一庄稼汉家里很贫穷,父母都已过世,只剩他和妻子种着半亩田地,二人平时就主要依靠田地为生,有时他也去地主家做工。 一次地主家又招人到家里干活,汉子就报名去了,在干活时汉子听到地主家儿子在逼迫什么说话,态度很是凶狠。 汉子好奇就扭头看了一眼,原来被逼的是一只笼子里的鹦鹉,那鹦鹉羽毛五颜六色、十分鲜艳漂亮。 地主儿子一直想要教会鹦鹉说出人话,但是那鹦鹉却闭口不张,还对地主儿子的逗弄十分不配合。 地主儿子十分不耐烦地伸手就拔掉了鹦鹉身上的一根羽毛,这种情况重复了好几次,鹦鹉已经被地主儿子拔掉了好几根羽毛。 每次被拔毛,鹦鹉都会痛苦地叫一声,地主儿子却听得咯咯直笑。 汉子善良,听着鹦鹉凄惨的叫声十分不忍,就走到地主儿子旁边,劝他不要这样残忍地对待鹦鹉。 地主儿子十分不屑地回答这是自己的鹦鹉,想怎么对待就怎么对待,一个给自己家干活的有什么资格管。 汉子就把这件事情和地主说了,地主也不以为然,认为那只不过是人的一个玩物,不必大惊小怪。 汉子无奈,只能看着鹦鹉被地主儿子虐待,好在地主儿子玩了一会就没兴趣了, 汉子松了口气。 不一会,汉子听到了背后的叹气声,回头一看,正是鹦鹉在笼子里垂头丧气,汉子就看着这时没人走了过去。 汉子一边打开笼子一边说:“我把你放了,你想去哪就去哪吧,如果没有地方去就在路上等我,我带你回家。” 汉子看鹦鹉飞远又把笼子关上了,地主儿子发现鹦鹉没了,生气地骂了几句就跑了。 汉子做完工回家,发现鹦鹉竟在半路等他,于是就把鹦鹉带回了家,汉子和妻子都对鹦鹉十分照顾。 鹦鹉在汉子家渐渐变得活泼话多起来,经常和二人对话,给汉子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后来鹦鹉就陪伴着汉子的子孙一直在家里生活,后来村庄遭到战争,鹦鹉被一个士兵献给了将军。 将军看鹦鹉漂亮就带回了家,将军在家经常逗弄鹦鹉说话,但鹦鹉始终不发一言,将军也不气恼,只每日养着,闷了就和鹦鹉独自说话。 后来将军一个道长朋友前来做客,将军临时有事出门,就让道长稍等自己。 将军刚走,笼子里的鹦鹉就对道长说道:“道长,请救救我!” 道长觉得惊奇,就问鹦鹉的来历。 鹦鹉讲述之后,就请求追随道长修道,正说着将军回来了,听到鹦鹉说话诧异不已。 将军认为鹦鹉和道长有缘分,就要把鹦鹉送给道长,那鹦鹉出来后,果然站在了道长肩膀上不肯走。 道长就对鹦鹉说既然跟自己有缘分,那就教它修习道法,不过自己行踪不定,还是让它呆在这里修习比较好。 从此,道长就经常来和鹦鹉传授道法,鹦鹉也虚心好学,每当道长走后,鹦鹉就独自修炼。 一年后,道长对鹦鹉说自己已经教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要靠鹦鹉自己勤加练习了,道长说罢就去云游了,鹦鹉自从道长走后果然每天修道,从不偷懒。 数年后,道长路过一处大宅子,正要敲门要些饭食时,一个小孩突然打开门看见他跪了下来,并且说自己一直想感谢他。 道长听得一脸雾水,不知是何原因,于是就问那孩子是谁,孩子回答自己就是将军府里的鹦鹉,因为前些年得道才投胎成了人。 男孩又让道长看自己腋下的红色胎记,果然是如同红色绒毛状。 道长想起鹦鹉翅膀下的红色羽毛才恍然大悟,心里也欢喜不已,没想到一只鹦鹉如此有毅力能够飞升得道,比好些人都强一些。 道长就夸男孩勤奋悟性高,取得了很多人都得不到的成就,男孩解释道并非自己异于常人,而是自己比别人更专心一些而已。 男孩道人的欲望太多,除了修道之外还有赚钱、买地、娶妻生子等等愿望,所以不能专心致志地修道,自然很难修成正果。 还不如它们那些动物,只要吃饱喝足就不再奢想其他,剩下的时光只用来钻研道法就行了,所以这样的效率高出人的许多倍,自然就能早日得道了,道长听后也连连点头。
是夜,张邦昌才还政宋高宗不久,就偷偷与宋徽宗宠妃李春燕缠绵。不料,次日就有人告密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