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年,曹操于长坂坡追杀刘备。 刘备顾不上2个女儿被俘,拼命逃走,正遇文聘阻挡。 刘备大骂:背主之贼,有何面目见人!文聘羞愧不已,只得引兵离去。 刘备之所以大骂文聘,还要从曹操夺荆州说起。 荆州刘表去世后,其子刘琮继位,曹操趁机挥师南下,准备攻城。 刘琮认为,以自己的实力跟曹操死磕,无异于以卵击石。 因此,准备带着部曲们献城投降。 文聘本是刘表手下大将,事已至此,他羞愧难当,对刘琮说:“聘不能保全本州土地,如此失职,只应待罚而已。” 既然刘琮没有死战之心,文聘也只好归降。 荆州的其他官员个个争先恐后地去觐见曹操,而文聘则等到曹操全面接受荆汉后才去拜见。 曹操问他怎么来得如此之晚,文聘不卑不亢地说道:“之前我不能辅弼刘荆州(刘表)一起侍奉国家,如今荆州虽然失去了,但我却常希望能据守汉川,保全土境,这样我才生不负于孤弱(指刘琮等),死亦无愧于地下,然而现在所设想的不能实现,还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我的心里实在悲痛惭愧。” 说完,人高马大的文聘竟然失声痛哭。 曹操被文聘的这番情谊所感动,亲自给他擦拭了泪水。 文聘哭完,曹操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仲业,卿真忠臣也!” 荆州已失,曹操准备率军围剿逃往江陵的刘备所部。 荆州城的百姓们感念刘皇叔的恩德,纷纷扶老携幼相随。 刘备的兵力,本身就不足以对抗曹操,如今还带着数十万百姓,自然是处于劣势。 曹操的虎豹骑,在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备,刘备大军一触即散。 危急之下,刘备只好抛弃妻儿,带着诸葛亮,赵云、张飞等数十骑兵逃走。 荆州百姓连同刘备的两个女儿,都成了曹操的阶下囚。 文聘带人轻装简行,很快就追上了刘备。 赵云、张飞等人都做好了殊死一战的准备,可刘备竟然大声斥骂起了文聘。 当文聘听到有人骂自己是“背主之贼”时,脸臊得通红,顿时又想起了刘表对自己的恩情。 文聘是个忠直之人,若是刘琮要与曹操死战,文聘定然会拼死守护荆州。 即使文聘是被迫投降曹操,但也背负上了背主的骂名。 文聘走了,可曹操大军的追击并未停止。 兵荒马乱之中,赵云竟然脱离了队伍。 赵云本就是刘备从公孙瓒那里借来的,所以刘备军中诸将都对他很不放心。 恰好有士兵过来报信,称看见赵云单人单骑入了曹操阵中。 有人怒骂赵云背信弃义,刘备则鞭笞了那个传信的士兵,并坚定地说:“子龙不弃我也”。 事实证明,刘备看人很准,赵云并不是临阵倒戈,而是跑回去救少主了。 襁褓中的刘禅在乱军中被遗弃,赵云冲回人山人海的曹军阵营,找到了刘禅和甘夫人,并将他们安全地带了回来。 至于文聘,曹操知道他重情重义且在乎名声,所以并没有因为其放走了刘备而责罚他。 文聘知耻后勇,决定用实际行动报答曹操的信任。 赤壁之战中,曹军大败,士气低迷,担任江夏太守的文聘,趁着刘备入蜀,不停地攻击寻口,大败关羽。文聘趁胜追击,一路撵到临沮、旌阳。 文聘在汉津一把大火烧毁了关羽的粮草和战船,文聘真正的功绩,在于魏吴之战。 当年孙权派五万精兵包围文聘所在的石口,驻守孤城的文聘下了必死的决心,接连挡住吴军二十余天的冲锋。 当孙权粮草耗尽,随即引兵回撤,文聘大开城门,穷追不舍,以少胜多的大败孙仲谋。 曹操对文聘很信任,曹叡亦是如此。 当文聘驻守江夏,而东吴发军围城时,群臣商议发兵驰援。 曹叡不慌不慢地说:“孙权向习水战,之所以敢于下船陆攻,是想趁我方不备掩进而已。如今他的军队已经与文聘相持,现在攻守之势差以倍数,孙权最后必不敢久留。” 文聘驻守江夏数十年,鲜有败绩,屡屡帮曹魏破坏东吴吞并江夏的阴谋,史书称其为“名震敌国”,就连孙权都夸他:“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 同时,文聘也是理政的一把好手,他恩威并施,主张轻施薄赋,硬是把江夏这座战争前沿城市,打造成了繁华之地。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文聘都是忠诚的代名词,唐高宗李治,曾用“类文聘之怀忠”来称赞李勣。
公元192年曹操占据兖州。兖州名士边让痛骂曹操是太监之后,令他勃然大怒,派人诛杀
【7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