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一架国民党运输机迫降在了河北唐山,当解放军撬开飞机舱门时,当即就被里面的场景震惊了:“一堆一堆的全是银元,加起来足足4.6吨!"
1949年的中国,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有这样一位普通却又不平凡的飞行员,他的名字叫杨宝庆。
杨宝庆出生在河北省曲阳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与当时大多数农家子弟一样,他本该安分地在土地上耕耘,然而,命运似乎早已为他安排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年仅14岁的杨宝庆随家人逃难到了河南,在那里,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知识的渴望,坚持完成了学业。
1941年,18岁的杨宝庆听说四川有空军军官学校招生的消息,心中燃起了对蓝天的向往,尽管家人反对,但他依然毅然决然地只身前往四川,开启了他的飞行生涯。
在空军军官学校,杨宝庆展现出了过人的飞行天赋,他先是在昆明学习英语,随后前往印度拉赫尔空军军官学校接受初级飞行训练。
三个月后,他又和其他中国飞行员一起赴美国深造,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杨宝庆刻苦钻研,很快掌握了精湛的飞行技术。
1944年初,学成归国的杨宝庆满怀报国之志,然而,回国的路途并不平坦,他们搭乘的小货船在太平洋上被日本驱逐舰盯上,不得不在赤道附近来回穿梭了整整三个月,才终于甩掉了日本人的追踪。这段惊险的经历,仿佛是对杨宝庆未来命运的预示。
回国后杨宝庆驾驶着轰炸机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后,杨宝庆并没有等来和平,他被调到空运第10大队第102中队,改飞美国C-47型运输机,开始了另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这一次,他的任务是运送国民党军队和装备去东北,频繁往返于四平、长春、沈阳等地的机场。
就在这时,杨宝庆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妻子刘敏璞。
1946年,英俊潇洒的杨宝庆与辅仁大学美丽大方的女学生刘敏璞喜结连理,然而,他们的新婚生活并不平静,随着国共内战的全面爆发,杨宝庆发现自己竟成了国民党打内战的"工具",这个认知让他深感痛心,也为他日后的重大决定埋下了伏笔。
1948年10月,国民党政府将空军飞行员们的家属送到台湾,名为保护,实为挟制,杨宝庆的妻子刘敏璞带着两个儿子和亲属一起,来到了嘉义机场。
然而,他们的家还未安置好,儿子又生了病,杨宝庆不仅不能在身边照料,还被派往南京驻防,在台湾和大陆之间穿梭运送兵员和物资,帮助国民党搞撤退,这种处境让杨宝庆倍感煎熬。
1949年2月18日,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杨宝庆在西安机场巧遇了他的姐夫赵连景,两人推心置腹地交谈,杨宝庆向姐夫倾诉了自己的苦闷心情和向往解放区的想法。
赵连景说:"国民党腐败无能,大势已去,你还是飞向解放区,去投奔共产党吧!你先走一步,我以后也会走这条路。"
这番谈话成为了杨宝庆人生的转折点,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下定决心驾机起义,2月19日晚,杨宝庆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工具,悄悄潜入西安机场的停机坪,在赵连景的帮助下,他锁定了一架从兰州飞来的C-46型运输机。
午夜两点,杨宝庆驾驶着这架运输机腾空而起,飞向了未知的命运,然而,由于没有航行图,又遇到了大雾天气,杨宝庆的飞机逐渐偏离了原定的北平方向,当他意识到自己已经飞到唐山上空时,飞机的油料已经所剩无几。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杨宝庆凭借着高超的飞行技术,成功地将飞机迫降在唐山附近的一片河滩上,尽管飞机受损,杨宝庆也磕掉了几颗门牙,但他终于实现了起义的愿望。
然而,真正令人震惊的一幕还在后面。
当解放军打开飞机舱门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惊呆了,整个机舱里堆满了白花花的银元,总重量竟然达到了4.6吨!这批意外获得的财富,极大地补充了解放军的财政需求,为后勤保障提供了及时的支援。
杨宝庆的起义不仅带来了一架宝贵的运输机和巨额财富,更重要的是,他的行动鼓舞了更多怀有相同心志的飞行员,然而,对杨宝庆来说,最大的担忧是留在台湾的妻子和孩子。
令人感动的是,杨宝庆的妻子刘敏璞在得知丈夫起义的消息后,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她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冒着巨大的风险,从台湾辗转到达青岛。
随后,她们又租用自行车,穿过重重封锁线,最终抵达了已经解放的济南。在军管会的帮助下,这个饱经磨难的家庭终于在北平团聚,开始了新的生活。
华哥
国家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