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向李自成投降的明末内阁首辅魏藻德,在狱中受尽刑罚,哀嚎不止,最终

底层史观吖 2025-04-03 10:28:31

公元1644年,向李自成投降的明末内阁首辅魏藻德,在狱中受尽刑罚,哀嚎不止,最终他被李自成的手下夹烂脑壳而亡。 1628年,崇祯皇帝接过了大明江山的主导权,这个青年皇帝极为勤奋,几乎是起五更熬半夜,有时甚至不眠不休地工作,来挽救大明江山日益倾颓的气运。 可是该来的还是会来,那一次次的农民起义搅动得全国不安,那一次次的清军入侵震动得京师不宁,更有一批批东林党人扯皮内耗,使得崇祯帝欲哭无泪。 毕竟他也只是一个人,根本无力改变这早已腐朽不堪的大明王朝。 当祖大寿、洪承畴投降清军,李自成兵迫北京的时候,病急乱投医的崇祯帝开始不停地更换官员,希望能够找到“中兴大明”的良臣。 然而骨感的现实让他更加失望了,他最后火线提拔的首辅魏藻德,居然只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嘴炮式良臣,除了阿谀奉承,就是想着捞点好处。 这个魏藻德是崇祯钦点的状元,在崇祯看来,其人文采飞扬,是个可用之才。 而且当年殿试时也极为出彩,有感于国家风雨飘摇现状的崇祯帝向那一批新科进士发问:“现在国家内外交困,你们认为怎么做才能够保证国家的安定?” 这些只知死读圣贤书的进士们你看看我,我瞧瞧你,都不知如何作答。 这时候魏藻德站起来回答:“圣上,臣下认为应该让所有的大臣都知道这种耻辱,国家才有振兴的希望。” 崇祯帝极为高兴,当即将他点为状元。由于魏藻德善于察言观色,专挑崇祯喜欢的话说,因而屡屡升官。 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崇祯帝就将他提拔到内阁首辅兼工部、兵部尚书的位置,俨然是崇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升官之速,古今少有。 按理说在其位谋其政,然而这位内阁首辅魏藻德大人却动起了小心思,只要崇祯说话,他就张口大呼:“皇上圣明。” 而一到需要出点子拿主意的时候,他就一言不发,他的原则是绝不惹祸上身。 最开始李自成还没有形成席卷全国的势头,他派人与崇祯帝谈判,希望与大明政府联手对抗清军,只是大明朝需要封他为王,并给他一块地盘即可。 崇祯帝在朝堂上召集大臣商议,并且对魏藻德说道:“爱卿,这件事由你负责办。” 可是魏藻德却一拖再拖,也没有派人与李自成协商,最后谈判自然不了了之,而李自成的大军也就攻进了北京。 悲愤的崇祯帝不甘受辱,毅然选择上吊自杀,临死前恨恨地说道:“朕运气不好亡国了,但是我不戴亡国之君这顶帽子,那些庸臣才是真正的亡国之臣啊。” 想来这时候的崇祯眼里,魏藻德再也不会是中兴之臣,而应该属于亡国之臣了。 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入北京后,自然是将那些大明朝的官员全部控制起来,这时候魏藻德根本没有考虑自己是百官之首,应该殉国殉节之类的事。 反而是颠颠地跑到李自成面前,点头哈腰地表示:“我要投降,我要归顺,我希望能为大顺政府服务。” 李自成对于魏藻德早有耳闻,看到他这种不堪的样子极为反感,当场就训斥他:“你身为大明首辅,现在国家灭亡,你为什么不殉国?” 被辱骂的魏藻德毫不脸红地说道:“您建立的新国家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我留下这个有用之躯,准备为您效劳,哪里敢有死的想法。” 李自成当场就被他给气笑了,对于这种恬不知耻的家伙,他已经懒得多废话了,直接让人把魏藻德押到刘宗敏处进行审问。 刘宗敏见到魏藻德时,也十分好奇这位火线升为首辅的心理,他就问道:“天下乱成这个样子,你这个首辅该负什么责任?” 哪知魏藻德脸不红不白地表示:“崇祯帝昏庸无道,这才使得天下大乱。” 看到这个人实在是没皮没脸,没有一点读书人的气节,刘宗敏也就不再客气了,直接让魏藻德拿出十万两银子来买命。 哪里料到,那时的大明朝实在是太穷了,魏藻德当上首辅的时间又太短,当然他当官的时间满打满算才4年而已,还没来得及大把的捞银子。 即使刘宗敏给他上了多棱夹具,最后魏藻德也只拿出一万两银子,刘宗敏哪里肯信,下令继续严刑拷打。 最后魏藻德被打得皮开肉绽,痛苦哀嚎,却始终也没能弄出更多的银子,那些审讯者就加大了刑讯力度,结果一使劲就把他的脑袋给夹烂了。 堂堂一代首辅,就这样惨死在刑讯之下,而且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串的骂名:无德无才、卑躬屈膝、卖主求荣。他的一切算计在暴力面前都一无是处,只能说一句:人生不值得。        

0 阅读:8

猜你喜欢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