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4年,朱元璋宴请群臣,颍国公傅友德什么也没吃,便说道:“把你儿子召来吧!”傅友德二话没说转身就走,再回来时手里却提着颗人头。 朱元璋执政末期,经过空饷案、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已经将开国功臣清理得七七八八,可是看着年幼的皇太孙朱允炆,还是担心他无法镇住剩下的几大悍将。 于是他不断地寻找机会,试图将尚掌握军权的冯胜、傅友德等人除掉。 傅友德虽然被封为颖国公,但是他并不是跟随朱元璋起家的那批元老。 傅友德最初在李喜喜帐下为将,后来转投明玉珍,郁郁不得志的他又辗转成为陈友谅的部下,依然没有受到重用。 等到朱元璋与陈友谅对决时,他又改投朱元璋,这一次他得到了重用,朱元璋将他安排在常遇春的部队,并任命他为偏将。 这时已经是1361年,离朱元璋建国已经不远了。 不得不说,傅友德是一员悍将,这时遇到明主,立即焕发了战斗精神,与陈友谅对战也不落下风,即使脸部中箭,他依然奋勇杀敌。 在朱元璋定鼎中原后,年过四旬的傅友德开启了南征北战的模式。 在与北元余部的战斗中,受伤9处的傅友德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1371年,当西伐四川明氏大夏政权时,傅友德已是与汤和并列的领军大将,他率领部队不分昼夜地推进,接连攻克阶州、文州等地,最终第一个攻进成都,成就了赫赫战功。 他先后跟随冯胜、徐达两次北征沙漠,打败了元太尉杂儿只巴和元将乃儿不花。 1381年,傅友德以征南将军的身份,率部南征云南,将南逃的元平章达里麻生擒活捉,并且用了5年时间平定整个云南,因战功封颍国公。 1386年,朱元璋将女儿寿春公主下嫁傅友德之子傅忠,从此傅友德成了朱元璋的儿女亲家。 可惜寿春公主是个短命的女孩,生下儿子不久就去世了,仅做了两年多的傅家儿媳。 好在后来傅友德的女儿被朱元璋指婚给自己的孙子,这样两家还是姻亲。 然而这种祥和的君臣氛围在1392年朱标去世、皇太孙朱允炆上位后悄然转变。 1394年,朱元璋在皇宫摆开丰盛的宴席,受邀的大臣都以参加宴会为荣,颖国公傅友德当然在场,不但如此,他的儿子傅让作为金吾后卫所镇抚也在受邀之列。 朱元璋在宴席上表现得极为高兴,特别是对傅让更是疼爱有加:“你的兄长虽然贵为驸马,然而寿春却是无福之人,你就代替他们多吃点吧。” 于是侍候宴席的太监就按照指示,不停地给傅让加菜水添汤,可是人的肚子是有限的,到最后傅让实在是吃不下了,以至于席末剩下不少的菜。 这时朱元璋怒气上脸:“朕赐给佳肴,傅让居然没有吃完,这是大不敬,颖国公你教子无方。” 傅友德一听,连忙跪下:“圣上息怒,臣下失于管教,回府后一定严加责罚。” 朱元璋勃然大怒:“为什么要等到回府后再惩治,朕要你现在就教育他。” 一转头看着侍候的太监:“赐颖国公宝剑,看看他如何教子”。 傅友德一听,脑袋嗡的一声,他知道自己最担心的那一天终于来临了。 他低着头一声不吭,良久才接过宝剑向外走去,当他来到傅让身前时,含着眼泪说道:“儿子,爸爸对不起你。” 这时的傅让也已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知道是自己连累了父亲,于是他坚强地说道:“爸爸,你下手吧,但愿能够以我一死,来保住傅家。” 傅友德定定地看着这个儿子,点点头,又摇摇头:“我们傅家可能不会存在了,希望在地下咱们父子能够团聚吧。” 之后傅友德提着傅让的脑袋回到宫里,鲜血不断从他的手上滴落:“臣来交旨。” 朱元璋眯着眼睛看着傅友德:“我只是让你教育他一顿,你怎么把他杀了呢?” 这时候的傅友德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皇上,你不就想要我父子死吗,现在我就把这颗人头送给你!” 说完后,他怒目瞪着朱元璋,然后将那把刚割下儿子人头的宝剑在脖颈上用力一拉,鲜血立即喷射出来,至死他都没有放下儿子的人头。 整个大殿里鸦雀无声,稍顷才听到朱元璋的怒喝声:“颖国公酒后失德,召即赐死。” 最后,除了寿春公主生下的儿子得以存活,女眷被全部流放,府里其他人尽皆处死,好在傅友德尚有家人在云南,因而避过了大祸。 随后宋国公冯胜也以莫须有的理由死掉了,朱元璋为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能够掌握政权,不惜诛杀功臣,背上千古骂名,然而却最终也没有挡住燕王朱棣的逆袭。 朱元璋可以说是机关算尽,然而却依然无力回天,如果他能够顺其自然,可能大明朝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一日,朱元璋看常遇春清心寡欲,特意安排2位美婢过去伺候。洗漱之间,一位婢女,不小
【9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