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坐在马上,大声问道:“怎么还不进攻?”徐达听了,赶紧拿出令旗挥舞起来,一边铿锵有力的说:“众将听令,准备进攻。”
当时朱元璋率领的起义军正在围攻集庆路(今南京),距离城池只有一步之遥之际,元朝将领陈兆先率众赶至了江宁镇增援,江宁若拿不下来,则集庆路拿不下来。
陈兆先指挥有方,麾下的部众十分顽强,誓死要挡住朱元璋的大部队。
他们准备好了滚石檑木,准备与朱元璋抗争到底。
先锋大将徐达,率领部队架上云梯,不畏生死的往城楼上爬。
可陈兆先的军队居高临下,不停的往城墙下面扔石头和木头,许多起义军还没等爬上城楼,就被砸的鲜血淋漓。
见军队伤亡如此惨重,徐达有些犹豫了,他知道不论再发起几轮冲锋,都难以将江宁镇拿下。
朱元璋见队伍迟迟不开动,从营帐中骑马赶至阵前,怒斥道:“为何不发起进攻?”
主帅亲自上前督阵,若徐达辩解,则是阵前抗命,唯有死路一条。
他只好举起旗帜,挥舞着让部下们往城楼上冲。
这一次,起义军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滑落的石块,守军甚至拿上了箭矢,专门往人的眼睛上射。
此次进攻,起义军不出意外的落败,又损失了五百人。
夜里回到军营,朱元璋怒斥道:“今日为何迟迟不下令冲锋?”
徐达单膝跪地:“主公,是卑职贻误了战机。只是那守军的器械过于精良,我不能看着弟兄们白白丧命啊。”
朱元璋长叹一声:“我又何尝不知呢。也该转变策略,从硬攻变成智取。”
徐达问道:“难道主公有了破敌之策?”
朱元璋点点头:“死马当活马医吧。”
令徐达想不到是,朱元璋所采取的竟是攻心战术。
次日,他在兵卒们的簇拥下,对着江宁城楼喊话:“你们都曾是跟着陈野先反抗暴元的英雄豪杰,我和你们一样,都是受不了压迫,才奋起反抗。如今,竟跟着陈兆先投奔敌营,认贼作父,曾经受过的屈辱,挨过的饿,你们都忘了吗?”
原来,陈兆先的父亲陈野先,曾与朱元璋一样,都是郭子兴麾下的部将,只是看不惯郭天叙的飞扬跋扈,又想扩大地盘,这才与元军合作。
陈野先死后,陈兆先收拢父亲的残部,正式加入了元军大营,抵挡起义军。
听到朱元璋的喊话,城上的士兵们纷纷动容,陈兆先一想任由他老朱继续说下去,恐怕会引发士兵哗变。
他抄起弓箭,对准朱元璋就射了过去,好在朱元璋应变及时,这才没有受伤。
回营后,朱元璋大喜过望。陈兆先的反应越激烈,说明朱元璋的战术越奏效。
朱元璋拿来地图,跟徐达商量道:“你看,城西南角的这一块,墙面低矮,我听说是不久前被大雨冲毁了,陈兆先临时找人用黄土填上的。”
徐达瞬间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那我这就找人把攻城的器械搬运过去,咱们先突破这西南面。”
朱元璋点点头,补充道:“一旦城破,让骑兵先冲进去。而后,步兵登上城楼,与我外围大军里应外合,我就不信这小小的江宁镇还拿不下来。”
朱元璋的起义军如摧枯拉朽一般,当即大破城池西南面。
骑兵们骑着高头骏马,趾高气昂的冲入城中,并向百姓喊道:“我们是来救你们的,从此再也不用受元朝的鸟气了。”
城墙上,起义军趁着夜色如神兵天降,当陈兆先的部队见到他们时,想要抵抗已经来不及了。
陈兆先兵败被杀,他麾下的三千六百名部将全部投降朱元璋。
江宁拿下,南京近在咫尺。
徐达在蒋山重挫元军,又重挫元朝御史大夫福寿,徐达的部将冯国用,一马当先,抢先进入南京城,并斩杀福寿。
元朝水军元帅张茂才,见大势已去,率领军民50万人主动投降朱元璋。
徐达,也逐步成为朱元璋的主力干将。
徐达为了朱元璋的江山,南征北战,先灭了朱元璋的劲敌张士诚,又挥师北上,攻克元大都。
后来,在大西北地区屡战屡胜,未尝有过败绩。
徐达戎马一生,可到了该享福的年纪,却患上了背疽,朱元璋放心不下,将徐达接至京师疗养。
只是徐达已经到了晚期,在洪武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与世长辞,享年五十四岁。
朱元璋悲痛难忍,仰天长啸:“老天爷,为何这么快就夺走了我的忠臣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