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5年,欧阳修在滁州任上,写出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下属就好奇地问:“您到此地,还能精力充沛工作,又写出如此欢快文章,是何缘故?”欧阳修沉思一下,笑着说:“都是托她的福。”
当年,欧阳修的妹妹带继女回娘家投奔。欧阳修看着也可怜,心软答应了,就好好安置了他们。
后来,外甥女出嫁,虽无血缘关系,但是也照看几年,欧阳修还送了陪嫁。谁知,不足一年,外甥女竟然在婆家和仆人干出不雅事,被婆家抓到,告上公堂。
审问这个案件的官员,向上司禀报了此事。
此时的欧阳修和老师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皇帝很支持。但是这个策略动了很多人的蛋糕,那位上司就在其中之一。
于是他们一合计,就让外甥女说当事人是欧阳修,并许以重利。
这欧阳修知道了事情缘由,不由感慨,真的是东郭先生与狼啊。
皇帝得知此事,也惆怅啊,这大臣都出事了,怎么办呢?于是派心腹御史官去查这件案子。
那位上司得知后,又想故技重施,贿赂御史官。谁知道,这位御史官刚正不阿,只一心忠于自己的陛下。于是事情水落石出,还了欧阳修清白。
对立面以此为把柄,在朝堂说欧阳修,皇帝也扛不住了,只能让欧阳修到滁州做太守,离开朝堂,这才稳定了朝堂局面,“庆历新政”也只能草草收场。
仕途不顺,对于普通人来说,总得感慨一番人生坎坷吧,可是欧阳修偏偏不是。
他到了这里励精图治,服务百姓。又写出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文章中没有丝毫颓废之气,反而心胸开阔,目之所及皆是美景,乐事。
正是应了那句“朝堂失意,文场得意”吧,这首诗目前可是初高中生必背要点,日常考试必考默写哦。想来那会的他也不知道呢,千年后的他,如此有名,让学生又爱又恨吧。
在欧阳修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郑氏一个人拉扯他。在他成长过程中,常常跟他讲父亲的为人处世。
他父亲名叫欧阳观,是地方的一个小吏,类似于小地方的法官,常常看卷宗,总想着从中找找看,有没有被冤枉的人,从而还他们清白。
欧阳修深深记在心里,长大后为官后,也这样做。还真的碰到的一个案子,是一个逃跑的士兵,他多次调查后,发现士兵情有可原,就判他活命了。
他母亲郑氏也是奇女子,当时父亲去世,并没有自怨自艾,反而乐观努力地带儿子生活。
由于当时家中贫困,她就拿荻秆在沙地上教儿子学习,写字。“画荻教子”的典故就是出自这里。
后来,欧阳修到滁州任上,他的母亲郑氏,则常常安慰他:“只要问心无愧,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美好的事情,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欧阳修的一生,深受母亲影响,就算是遇到被贬滁州,他也可以很快让它过去,并找到新的乐趣点。
一个人的豁达属性,真的可以是一个人的精神财富。每日开开心心的过,愉愉悦悦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正如欧阳修的门生苏轼所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