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5岁女英雄刘胡兰,为了坚定的信仰,血染铡刀,壮烈牺牲!直到16年后,判徒终被处决,英魂得以告慰。 1947年1月12日,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的寒风,凛冽地吹着。年仅15岁的女孩刘胡兰,昂首走向铡刀,留下一句“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呐喊,英勇就义!她的牺牲,震憾了在场的所有人,包括那些刽子手。 刘胡兰出生于山西文水一户中农家庭,她6岁丧母,继母胡文秀,用慈爱填补了她母爱的空缺。 战火纷飞中,刘胡兰目睹日军暴行,胸中激起了对日本鬼子的满腔仇恨。10岁那年,她加入了儿童团,为八路军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国重任。 1945年,13岁的她,参加了妇女干部培训班,从此踏上革命路。 1946年6月,14岁的刘胡兰破格成为候补党员。她带领妇女做军鞋、藏粮食,在敌人眼皮底下传递情报。当组织要求转移时,她坚定留下:“我人熟地熟,能坚持!” 同年冬,她配合武工队处决叛变村长石佩怀。这一行动,点燃了反动派疯狂报复的导火索。 1947年1月11日夜,阎锡山部队密谋要搞一次大屠杀。次日拂晓,全村被包围。叛徒石五则、张生儿当众指认:“她就是共产党!” 刘胡兰被捕后,敌人用尽手段,先是利诱:“给你六亩地,说出同党!” 再恐吓, 当着她的面,铡死六位同志,血溅脸庞。 但她始终咬紧牙关,不说一个字。 最后,敌人气急败坏,羞辱她, 撕扯头发,逼她“自白”。 她冷笑:“就我一个!再活十六年还这样!”她的不屈不挠,彻底激怒了敌人,下令开铡! 刑场上,刽子手咆哮:“你真的不怕死吗?”刘胡兰大步迈向铡刀,斩钉截铁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铡刀落下前,她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大地。在场200多名乡亲,哭声震天!继母胡文秀,含泪攥紧一捧染血的黄土。 七日后,延安《晋绥日报》,刊发了《刘胡兰慷慨就义》的文章,毛主席看到后,深受感动,含泪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半年后,刘胡兰被追认为正式党员——未满15岁的生命,写下最壮烈的入党誓词。 刘胡兰就义当天,共有9人被捕,其中7人被杀害。而农会秘书石五则,和曾在公安局工作过的张生儿,不但没有被杀,反而是轻轻松松走回村里的。这一反常现象,引起村民和公安机关的警觉。 1947年10月,文水县公安局逮捕了石五则,但因战事紧张,且石五则拒不认罪,缺乏直接证据,最终,于同年12月将其释放。 1951年,杀害刘胡兰的凶手张全宝、许得胜被公审枪决。而隐藏更深的叛徒石五则,直到1963年才被揭发:他因私吞物资被处分,怀恨投敌,出卖刘胡兰! 1963年2月14日,文水万人公审大会,石五则以“叛变投敌、出卖革命同志”罪名,被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同案犯张生儿,被判10年有期徒刑,另一叛徒韩拉吉,因已死亡,免于追责。 需要提的是,刘胡兰的妹妹刘爱兰,因目睹姐姐牺牲场景,患上了精神疾病。后参军饰演姐姐,用舞台延续信仰;弟弟刘继英、刘继烈参军报国;继母胡文秀,成为烈士纪念馆讲解员,那块带血的黄土,成了最震撼的展品。 今天,云周西村改名为“刘胡兰村”。那把铡刀陈列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静默诉说着:有一种伟大,与年龄无关;有一种光荣,因牺牲永恒。 结语: 当我们在课本里,读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时,请记住: 这八个字,是一个少女,用生命写就的人间绝唱。她不是神化的符号,而是真实存在的青春。铭记她,便是守护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1947年,15岁女英雄刘胡兰,为了坚定的信仰,血染铡刀,壮烈牺牲!直到16年后
不负此生哇
2025-04-03 08:47: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