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盲目追随TSL纯视觉路线的代价,尽管我是小米生态用户,但一点都不同情小米。小米su7从发出碰撞预警到碰撞,不到60米距离,只留给车主2秒反应时间!远低于人类正常反应时间! 纯视觉摄像头晚上有效探测距离50-120米,而激光雷达晚上仍能保持200-300米的有效探测距离,如果小米su7标准版多加2-3万成本上激光雷达,这次事故至少能给车主留出6秒+的反应时间,就算车主走神聊天仍然有极大的生还机会。 碰撞水泥桩时,时速97公里,你们看图,车头都快撞没了,人可能都撞晕过去了,如果小米愿意多花点钱上激光雷达,总时间6秒,车主反应过来给2秒,开始踩刹车到刹停给4秒,足够了,就算没刹停,从时速97怎么着也踩到40以下了吧?也不至于把车头都给撞没了,不至于电池严重变形甚至被穿刺,更不会被撞晕!也就不用讨论车门能不能打开的问题了,所以事故本质还是车企为了节省这2-3万的激光雷达成本。 事故场景中的施工路障、水泥桩等静态障碍物是纯视觉方案的传统短板。摄像头依赖图像识别算法,对不规则障碍物易出现误判或漏检。此次事故中,纯视觉方案因夜间反光干扰(施工牌、改道标志)导致“致盲”,而激光雷达不受光线反射影响。 国外tsl事故死亡人数647,期中涉及自动驾驶的死亡人数52。你们可以自己google查一下,其中有多少事故是在夜间撞上静止物体的,纯视觉方案在夜间复杂场景下的决策延迟比激光雷达方案高300-500毫秒。 最近看到一些所谓行内人尬吹tsl纯视觉,真想吐他们一脸口水,把省钱方案吹成宇宙第一,只字不提事故死亡率,不过是一群既得利益者罢了,他们哪关心我们车主的死活?其实我说了很多次,激光雷达相当于安全气囊,就是给车主起到安全兜底的作用,任何为了节省成本去掉安全气囊的车企,最终都会以高事故死亡率作为代价。 为了广大车主智驾安全,建议相关部门强制车企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激光雷达提供最远且精准的探测数据,毫米波雷达弥补激光雷达雨雪雾霾天性能衰减和穿透性不足。小米汽车 小米su7事故真相大讨论 智能驾驶
这就是盲目追随TSL纯视觉路线的代价,尽管我是小米生态用户,但一点都不同情小米。
一枚科技宅男
2025-04-01 23:54:20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