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B失效?车门是否锁死?#小米SU7致死事故多个隐忧待解#】3月29日,搭载3名乘员的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发生严重交通事故。
据小米公司发言人通报,事发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速度行驶。因施工路段封闭原车道并改道至逆向车道,系统检测到前方路障后发出减速请求,驾驶员在1秒内接管车辆并尝试转向制动,但最终以约97km/h速度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另据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政府办公室回应,事故引发爆燃致3人死亡。
此事件引发社会广泛热议,其中对于事故发生前AEB是否失灵、智驾提示接管是否及时以及事故后车门是否锁死存在争议。
【业内:从提示接管到事故发生仅2秒,人类无法及时反应】
据小米公司发言人披露,事发的当日22:44:24,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22:44:25 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22:44:26 方向盘往右转角1.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8%,但最终车辆还是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车曾宣传,其AEB功能前向紧急制动可在130km/h最高行驶速度下,实现最大70km/h速度降。企查查APP显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曾于2023年7月申请“车辆碰撞应急处理系统和车辆”专利。摘要显示,通过气囊控制器直接连接可控硅,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气囊控制器快速向可控硅发出控制信号,使车载电源与应急装置的连接线快速导通,从而缩短了应急装置的触发时间,以便能够使车内人员快速逃离被撞车辆。目前,该专利已于2024年3月获授权。此外,该公司已申请多个自动驾驶等专利。
然而,在此次事故发生时,其时速仍达到97km,疑似AEB功能未正常触发。
有专业人士表示,事故车辆系小米SU7标准版,未配置激光雷达,仅靠摄像头进行道路识别,且事发时间为夜晚,光线较差,可能会导致无法及时识别障碍物的情况。
另一方面,从接管提示到事故发生,前后仅有2秒时间供驾驶员反应,这也是造成事故的最关键原因。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局发布的报告显示,72%的自动驾驶事故发生在系统提示后2秒内;德国全德汽车俱乐部测试证实,驾驶员平均需要2.3秒才能完成有效接管。
据中国汽车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曾通过模拟器测试发现,从系统提示到事故发生的平均时间仅1.7秒,而人类驾驶员平均需要2.3秒才能完成从识别提示到有效接管的操作。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告诉湾财社记者,目前新能源汽车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无法保证驾驶员能够100%有效接管。因此,驾驶员必须时刻注意前方,如果感觉车速和控制距离超过人的掌控范围就要及时接管,必须给自己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另有汽车专业人士认为,智驾系统在突发事件时退出交给人来控制,使人猝不及防,引起慌乱,紧急情况下人类根本无法及时反应。“在紧急情况下人的反应受心理状态影响很大,并不一致和稳定并非都能达到赛车手的水平,这种接管退出策略值得检讨。”
【事故后车门是否锁死?这两种情况下车门或无法解锁】
此外,自称遇难者家属表示,车辆撞击护栏导致车门锁死,电池爆燃导致驾乘者无法逃生。
就事故后车门开启问题,广东省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张瑞锋曾告诉湾财社记者,在强烈撞击下,车门可能会因为变形或被异物卡住而无法正常开启;车辆的电气系统如果受损,也可能导致车门控制系统失效,进而使得车门无法解锁。
而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针对网友质疑车门断电后无法开启,小米汽车工作人员表示,在四个车门内饰板下方,储物格位置均配有应急拉手,应急拉手为机械锁,即使电池受损也能打开,紧急情况下可使用应急拉手打开车门。
正大于负
路政 小米 用户三方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