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3000名红军被十多倍的敌人重兵包围,战士们纷纷写决心书,要与敌人决

江樵品史 2025-04-01 16:02:23

1934年,3000名红军被十多倍的敌人重兵包围,战士们纷纷写决心书,要与敌人决一死战!在此生死存亡之际,一卖货郎拍着胸脯说:“跟着我走,我带你们脱险!” 1934年11月,留守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红25军余部3000余人,开始撤退。 部队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一路闯关夺寨,恶战连连,于12月到达卢氏县,要从五里川、朱阳关,进入陕南商洛。 不料,却陷入敌人布下的“铁桶阵”:前面五里川、朱阳关,已由陕军1个师万余人抢先占领;后面有敌人5个旅数万人,正紧紧追赶,只相距35公里; 左面有敌人2个师,及民团别廷芳部正在逼近;右面是黄河天险无路可走。 老蒋洋洋得意,预言红25军,会像隋末李密的瓦岗军一样,被全部消灭在卢氏县境内。 红25军的战士们毫无惧色,纷纷写决心书,要与敌人决一死战。 在此生死存亡之际,部队首长沉着冷静,他认为卢氏县境内山大沟深,地形复杂,也许会有一条小路,可以绕过五里川、朱阳关两个关口,到达陕南商洛。 于是,首长下令,出动多支侦察分队寻找向导。可是当地山民,大多数已被地主武装赶走,剩下的,也由于敌人欺骗恐吓,对红军抱有成见,都已躲藏起来。 所有侦察分队失望而回。此时,首长也亲自带着一支队伍,在县城附近了解敌情,顺便为部队买粮。 当战士们买粮,将一摞银元,付给路边的农民时,正巧,被一个20多岁挑着担子的卖货郎看到,他吃惊地张大了嘴。 首长见状,微笑着问卖货郎为什么吃惊。卖货郎结结巴巴地说:“当兵的买粮,从来都不给钱,还经常打人,你们这支队伍不太一样。” 首长说:“我们是红军的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买东西当然要付钱。” 话音刚落,二人彼此对视,原来,他俩的口音都带有山西方言,首长是山西运城人,那卖货郎是山西晋城人。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这兵荒马乱的异地他乡,二人瞬间亲切起来。 通过交谈得知,这个卖货郎叫陈廷贤,家境贫寒,父母早亡,两个妹妹被饿死,只能背井离乡,从老家晋城流落到卢氏县,在一家蛋糕店学徒当伙计,每天都要挑担,游走四乡卖糕点。 听着陈廷贤悲惨的往事,首长不由眼含热泪道:“小老乡,你受苦了!等我们红军把坏人都消灭干净,你就有好日子过了!” 陈廷贤也早听说过,红军是穷人的队伍,现在一见这位老乡及队伍的言行,觉得果然名不虚传。 当他听说首长带领部队,想找一条山路,绕过五里川和朱阳关这两个关口时,一拍胸脯说:“跟着我走,我带你们脱险! 原来,陈廷贤经常挑担卖糕点到处叫卖,往返于晋豫陕之间,为躲避关卡盘剥,他往往要走山间小路,走得多了,对周边的地形就十分熟悉。 首长一听,喜出望外。 就这样,由陈廷贤做向导,部队从卢氏县城南与洛河之间,一条极少人知道的山间小路,隐蔽前行,绕过了敌人重兵把守的五里川、朱阳关,到达豫陕交界的铁索关。 铁索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地民团根本没想到,红军会突然出现,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红军将其击溃后,顺利进入陕南商洛。 至此,在陈廷贤带领下,经过3天3夜,红25军3000余人,终于突出敌人重围,到达预定地点。 首长夸奖陈廷贤:“小老乡,你为红25军立下了大功,今后,你就是我们红军的人!” 红军战士对陈廷贤充满感激之情,给他200大洋做酬劳。 有这200大洋,可以开一个蛋糕店,就不用再辛苦奔波了。然而,陈廷贤却坚决不要,他说:“红军是咱穷人的队伍,给你们带路,我心甘情愿。” 首长十分感动,与其他领导联名,给陈廷贤写了一张盖有红印的字条,上面写明了他为红军作出的贡献。 1996年,卢氏县给陈廷贤立了墓碑,碑上刻有红五星,上面写有他为红军带路,立下的功绩。 蒋军的许多将领,一直弄不清楚,红军大老粗居多,装备又差,为什么总能打垮比他们多百倍,且有着美械装备的正规部队。 这除了有伟人的运筹帷幄,有红军指战员坚强的战斗意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战场之外——即:得民心者得天下!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江樵品史

江樵品史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