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林总带领部队攻打绵州,锦州之敌顽强对抗,一时竟无法攻克。这时,苏静提出一个攻城办法。林总一听笑了,立即命令战士们放下枪,拿上铁锹去挖土。 苏静,1910年出生,福建省漳州人。1930年,在漳州第二师范学院读书,因组织学生运动,被当局追捕。 1932年,他参加红军,在林总手下,当一名普通参谋。 当时,敌机经常来轰炸。苏静第一次见到飞机,既害怕又好奇,可他是红军中少有的高学历人才,看飞机飞来,看着看着,就看出门道。 一次,敌机又来轰炸,苏静不停地向同志们高喊:“往两边跑!” 事后,科长训斥他:“你不卧倒,瞎喊什么?” 苏静却说:“我觉得飞机飞来时,不能顺着它跑,也不能逆着它跑,因为你再跑也跑不过飞机,所以,应该往两边跑安全。飞机是俯冲而来,不能立即往两边掉头。” 事后,林总听说,点头道:“这个参谋不简单。” 还有一次,林总带着苏静等几个参谋,去瓦窑堡以北勘察地形,却陷入沙漠迷失方向。 眼看就要天黑,众人都非常焦急。可苏静却悠哉悠哉,在众人面前转来转去,从众人的坐骑里,挑出一匹老马。 然后,他解开老马的缰绳,让老马自由活动。果然,那老马一步一步,慢慢地将大家带出沙漠。 知识渊博的苏静,对老马识途的典故,了然于心。 至此,林总开始对苏静另眼相看,遇事必委以重任,渐渐成为林总身边的“小诸葛”。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所过之处人迹罕至,红一军是开路先锋,而苏静又是先锋中的先锋,是红一军的开路先锋。 当时,红军已减员至3000余人,且多是老弱病残。因此,少走冤枉路,避免非战斗减员尤其重要。 每天,苏静都打前站,总要根据搜集来情报,绘制第二天的行军图。整个长征,他绘制了几百张。 聂帅曾夸奖道:“红军过草地,苏静功不可没。” 可见,苏静情报工作的出色。 当我军进入东北后,苏静的情报工作,更是出神入化。 林帅刚带兵进入东北,战事不利,急需打一场胜仗,鼓舞士气。 于是,苏静带着几百名情报人员,立即遍布于白山黑水之间。很快,他们就打探到,敌89师的两个团脱离大部队,行至秀水河。 林帅接报后,立即以7个团的优势兵力,将敌两个团全歼。这是我军进入东北后,第1个漂亮的歼灭战。 之后不久,苏静又报,敌87师四千余人在大洼,林帅率部队,再次将其全歼。 此战胜利后,林帅高兴地对秘书说:“苏静可当10万兵!” 林总知道,只要在关键时刻,苏静就总能给他提供出好办法。 在攻打锦州时,敌人城高墙厚、兵强马壮,且守城的范汉杰,更是老蒋手下一员有名的悍将。 当时我军擅于运动战,对围城打援得心应手,对这种攻打城市的攻坚作战,缺乏经验。面对敌人的顽强对抗,我军死伤严重,一时无法攻克。 这时,风尘仆仆的苏静,又赶来向林总建议:用坑道作业的办法,来攻克锦州。 原来,苏静在下面走动时,曾看到过一个团,利用坑道作业攻取过一个敌县城,因此,他敏锐地感觉到,这种方法可用于对大城市的攻坚战。 林总一听笑了,攻城思路立即打开,他下令,让各部2/3的战士,放下枪,拿起铁锹去挖壕沟。 这种办法,极大地减少了我军伤亡,而且壕沟能挖到,离城五六十米的地方,架上炮,就能近距离攻击敌军。 本来,范汉杰还想趁我军伤亡严重,进行突围,可一看壕沟越来越多,纵横交错,像绳子一样,把锦州城越套越紧,不由哀叹:守城无望了! 而此时,老蒋派出10万精兵,从锦州西面而来,进行增援。因此,要彻底消灭锦州之敌,坚守住离锦州40公里处的塔山,尤其重要。 林总派重兵坚守塔山,但还不放心,特派苏静前去督战, 在之后,廖耀湘部败逃,林总又是指派苏静进行拦堵。可见,林总对苏静的信任程度。 1955年,最老资格的机关人员,最高也只被评为大校,可苏静被授予中将军衔。 而苏静从不居功自傲,有记者想采访他,他总是谦虚的说:我就是一个参谋,上面叫干啥,我就干啥,没有什么可说的。 建国后,苏静不愿当官,静心编写四野战史。林总如日中天时,别人攀龙附凤,蹬破了林家门槛。 可苏静一共才去过两次,而且,还是他请示了上级以后才去的。 这就是苏静,像黄克诚一样,是一个淡泊名利的、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一个让所有人尊敬的人。
1948年,林总带领部队攻打绵州,锦州之敌顽强对抗,一时竟无法攻克。这时,苏静提
江樵品史
2025-04-01 16:00:36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