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小个子马夫赵三,对孙朝阳小声说:“团长,我有退敌妙计。”孙朝阳笑道:“就凭你,不要开玩笑。”不料,当他得知,赵三的真实身份后,立即提升赵三为参谋长。 这个自称是赵三的马夫,真实姓名叫赵尚志,辽宁朝阳人,黄埔四期学生。 1933年,赵尚志的部队,遭到日伪军袭击,部队被瓦解。于是,他改名赵三,到孙朝阳的义勇军队伍,当了1名马夫。 不久,孙朝阳的义勇军,在滨州县东山镇,遭到日伪军南北2面合围,如不想办法突围,再过2天,敌人就会形成3面包围,形势非常不利。 孙朝阳正愁如何退敌,副官进来报告:“团长,有个叫赵三的马夫,说有事要见您。” 孙朝阳心想,不会是自己的马出状况吧,就说:“快叫他进来。” 一个1米6左右的年轻人走进来,说:“报告团长,我有事报告。”然后,他走到孙朝阳面前小声说:“我有退敌妙计。” 孙朝阳打量着面前的小个子,笑道:“就凭你,不要开玩笑。” 赵尚志对孙朝阳说:“滨州县出动敌人,约3000余人,县城防备必然空虚,我们派人进攻滨州,敌人肯定去救,那我们东山镇驻地不就解围了吗?” 孙朝阳听了,一把抓住赵尚志的手,激动地说:“如能退敌,必重赏!” 赵尚志又说:“我愿意带兵攻打滨州。” 孙朝阳解下自己的佩枪,交给赵尚志说:“我把枪和马都交给你用,再挑选最精锐的人让你指挥。” 然后,赵尚志拿着孙朝阳的枪,骑着孙朝阳的马,带着100多精锐战士,从未合围的东山镇东边出去,向滨州出发。 到了滨州城下,果然没有多少日伪军,一轮冲锋,就占领了滨州。 赵尚志派人将能拿走的枪、粮食全部搬走,又一把火烧了日伪军的营房。 日伪军听到义勇军占领滨州城的消息,急忙回撤,孙朝阳驻地解围了。 孙朝阳非常高兴,认定赵三非一般人,缠着要赵三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赵尚志没有办法,只好据实相告。 当孙朝阳得知赵三,就是红军江北独立师赵尚志时,惊叫道:“堂堂领导竟做马夫!” 赵尚志坦然回答:“只要能抗日,做马夫和做领导是一样的。 孙朝阳觉得太屈才,马上将赵尚志升为参谋长。 可惜,没多久,孙朝阳就被手下出卖,遭到日军杀害。赵尚志只好带领6名志同道合的伙伴,离开了义勇军。 赵尚志意识到,必须建立一支紧密团结的队伍。于是,他在珠河县委的领导下,组建了珠河抗日游击队。 游击队最初只有13人,经过1年的发展,游击队发展到300多人。 1934年,赵尚志率领游击队和另一支义勇军,约500多人,将滨州城围住,想拔除滨州的日伪据点。 他先将滨州城4个城门,都侦察一遍,发现城门比1年前加高、加宽,更难以进攻了。 当他看到南城门附近,长了1颗千年古树,就比划了一下城墙的高度,转身对战士们说:“我们要做1门木炮,来攻破城墙。” 战士们从未听说过木炮,都很好奇:“什么是木炮?怎么做木炮?” 赵尚志就给战士们解释了一番,战士们全明白了。 原来,木炮就是掏空树心,挖一个圆洞,装进一根铁管,外面用铁箍住,往铁管倒入火药、碎铁片、铁钉等,用棉花和泥巴封好,接上导火线,点燃就可发射。 赵尚志将战士们分成2组,1组用火力压住城墙上的敌人,另1组负责砍树。 战士们将砍下来的树干,用了十多天,做成1门木炮,然后移到南城门,瞄准城墙,只听“轰”的一声,城墙塌了一大半。 “同志们,冲呀!”赵尚志一声令下,带领战士们趁着烟雾未散,冲进了滨州城。 守城的日伪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炮,炸死炸伤7、80人,木炮的威力把他们吓傻了,纷纷逃窜。 赵尚志带着缴获的战利品,凯旋而归。此后,“木炮打滨州,威震敌胆”的故事,到处传颂,赵尚志也一战成名。 1942年,日军设伏诱捕赵尚志,有叛徒突然从背后开枪,将他打伤,他强忍巨痛将叛徒击毙。 此时,日军已经包围上来,赵尚志命令其他同志突围,自己则留在原地掩护,最终,因流血过多昏迷,被日军俘获。 被俘后,日军对他进行严刑拷打,他未吐半字,8小时后,日军将他杀害,并残忍将他的头颅割下,到处展示,将其遗体扔进松花江。 2004年5月,长春般若寺维修寺庙围墙时,挖出一个人头骨,经有关部门鉴定,确定为赵尚志将军颅骨。 2008年,颅骨安葬在辽宁省朝阳市赵尚志烈士陵园。 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 赵尚志将军牺牲时,年仅34岁。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出奇制胜、英勇顽强,却让鬼子又敬又怕,“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这就是日军对将军的评价。 正因为有赵尚志这样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不惧生死,才能将日冠,逐出我中华大地。 英灵长存,让我们永远缅怀他,向英雄致敬!
台媒爆料称,大S母亲近日通过友人隔空向汪小菲喊话,要求其放弃台北市信义区某艺术馆
【41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