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顾方舟趁妻子不注意,将1瓶可能会致死人的液体,倒入不满1岁的儿子口中。几分钟后,儿子开始大哭,顾方舟不由得流下眼泪。 1926年,顾方舟出生于宁波,3岁之前,他有父母宠爱,过得很快乐。 可在他4岁时,父亲由于工作原因,不幸感染了黑热病。而当时的医疗条件,无法医治这种病,最终,他年仅30多岁的父亲离世。 父亲去世后,对家庭打击很大,经济一落千丈,顾方舟备受同龄人的歧视。 从那时起,他就有了长大当医生的愿望,要专门攻克那些疑难杂症。 幸好母亲坚强,通过努力,考取了助产士,让家庭条件又一点一点好起来。而母亲的选择,也更坚定了顾方舟从医的心愿。 从此,他更加刻苦学习。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大医学院,成为一名医学生。 顾方舟在校成绩优异,临床实践总是名列前茅。毕业时,有人劝他选择外科,今后不愁前途。但顾方舟却说:“外科医生,1个人1个人地救,太慢了,只有把公共卫生搞好,才能救更多的人。” 毕业后,他没有选择有前途的外科,而是去了苏联,钻研病毒学去了。 4年后,他学成归国。 当时,我国的公共卫生状况很差,厕所沿街沿河而建,粪便尿溺时常满溢;河水同时拥有饮用、洗衣、除垢、排污等用途;水井更是与厕所比肩而设…… 这些恶劣的卫生环境,直接导致各种疾病的流行。 1955年,江苏南通爆发了一种可怕的传染病。患者多是7岁以下的孩子,最初症状是咳嗽,看起来跟普通的感冒无异,但一夜过后,孩子的手脚就无法动弹,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这种病来势汹汹,据统计,仅南通一地,就有上千名孩子患病,这种传染病,医学上叫做"脊髓灰质炎",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小儿麻痹"。 它传染性极强,南通爆发后,很快又在周边多地蔓延,一时间,人心惶惶,街上人烟稀少。 看着哭闹不止的孩子,大人的心在滴血,然而,医院却束手无策。 当时,我国曾派人向苏联请教疫苗研制,但他们根本不给核心技术,只是敷衍了事。 就在这紧要时刻,顾方舟主动站出来:“别人不帮我们,我们就不靠别人,自己来研发。” 说干就干,顾方舟和他的同事来到云南的一个荒山,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疫苗研制中。 当时正值灾年,经常吃不饱饭,有1个同事因肚子实在太饿,而偷吃了做实验猴子的食物,令人心酸无比。 然而,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他们给227只猴子,做了4500张病理切片。 在他们废寝忘食地努力下,第1管疫苗,终于在猴子身上试验成功了。 大家激动万分,可顾方舟却想:动物跟人毕竟有区别,这疫苗若用在人身上,能确保安全吗? 于是,他不顾劝阻,喝下1管疫苗,一周后,没有出现任何异常,大家这才有了信心,觉得疫苗可以放心投入使用。 但此时,顾方舟却又提出1个疑虑。 他说:“我是大人,体质肯定比孩子强,不知道孩子喝了会不会出现异常?”此话一出,大家又开始犯难,谁敢拿孩子做实验呢? 顾方舟沉思了一整天,然后装着1瓶疫苗回了家。 妻子看到他回来,高兴地忙前忙后,他便趁妻子不注意,拿出那管疫苗,倒入不满1岁的儿子口中,几分钟后,儿子开始大哭,顾方舟不由得流下眼泪。 妻子听到哭声后,赶紧跑来,当她看到空空的试管时,瞬间明白了怎么回事,她什么都没说,一把将儿子抱在怀里,泪水无声地流下。 之后,夫妇俩24小时守着儿子,一晚过去了,2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孩子安然无恙,顾方舟一颗心终于落定。 在他的带领下,同事们也都赶紧给自家孩子喂下疫苗,一个月过去,所有孩子安然无恙,大家忍不住欢呼:疫苗研制成功了。 可顾方舟又想到1个新的问题,这个疫苗味道这么苦,孩子们会喝吗?而且他们研制的是活疫苗,运输和储存也是难题呀。 于是,顾方舟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不断看书、实践,最终把疫苗做成了一颗甜甜的糖丸。 随着糖丸的普及,这种传染病逐渐被控制,孩子们亲热地称顾方舟为"糖丸爷爷"。 记者采访他:“您当时怎么有勇气,竟敢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呢?” 顾方舟笑了笑,回答:“其实我也害怕啊,但我研制的疫苗,我的孩子都不敢喝,又凭什么给人家孩子喝呢?” 这个回答,体现出顾方舟高尚的品格,让人心生敬佩,感动不已。 2019年顾方舟去世,享年92岁,临终时他说:“我一生只做了1件事,但很值得。” 一生只为1件大事来,方舟已成;一世只做1件大事去,不负初心——这就是糖丸爷爷顾方舟。
一天,顾方舟趁妻子不注意,将1瓶可能会致死人的液体,倒入不满1岁的儿子口中。几分
江樵品史
2025-04-01 15:57:52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