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朱自清爱妻病逝,他红着眼眶说:“我此生不再娶!”不料,几天后朱自清遇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4-01 14:23:45

1929年,朱自清爱妻病逝,他红着眼眶说:“我此生不再娶!”不料,几天后朱自清遇见一女孩,大喜:“我非娶那女子为妻!”   1929年,朱自清的结发妻子因病去世。他与妻子虽然是包办婚姻,但是婚后二人感情一直很好。   固妻子去世时,他悲痛万分,终日以泪洗面,还常常借酒来让自己忘记当下的痛苦,天天沉浸在与妻子美好的回忆里。他发誓说:这辈子再也不会娶她人。   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一个女子,并对这个女子一见钟情。   这个女子是谁呢?   她叫陈竹隐,出生于书香世家。毕业于北平艺术学院,是齐白石和寿石先生的爱徒。   陈竹隐是一个性格活泼、多才多艺的女子,深受老师浦西园的喜欢。当她的老师得知陈竹隐还是单身后,立刻就给她安排了一次相亲聚会。   1930年秋月的一天,浦西园带着陈竹隐和几个女学生来到西单大陆春饭店,朱自清则由叶公超和浦江清陪同。   饭局上,陈竹隐对朱自清上下打量了一番。他穿了一件米黄色的绸大褂。白白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雅正气,但脚上却穿着一双老式的“双梁鞋”,又显得有些土气。   陈竹隐的闺蜜都吐槽朱自清“土包子”。但陈竹隐不在意这些,反而觉得这个人很实诚,言谈交流中自带一种文化气息。   另一边的朱自清也被陈竹隐吸引了,清新脱俗的外表给到他一种特别的好感。饭桌上大家为了缓和氛围,东一句西一句地聊着天。   朱自清一直盯着眼前这个姑娘,她跟自己的亡妻性格截然不同,活泼开朗,对事情有独特的看法,是新时代的知识女性。这朝气的生命,让朱自清死寂的心被点燃了。   自从初见后,朱自清便对这个女子魂牵梦萦。他们俩工作的地方相隔甚远,但只要朱自清得空,就会跑去看她。   一来二去,两人互生情愫。可当陈竹隐得知朱自清家里还有6个孩子时,她犹豫了,她不想做六个孩子的后妈。   于是陈竹隐好长一段时间都对朱自清避而不见,还直接拒绝了他的追求。   朱自清知道陈竹隐的顾忌,可也并没有打算放弃,反而一直给她写信。就这样,朱自清接连给陈竹隐写了71封情书。   有一次朱自清在信中写到,自己胃病犯了,无人照顾。看完信的陈竹隐揪心又心疼。   陈竹隐后来说到:“我与他的感情已经很深了。像他这样一个专心做学问又很有才华的人,应该有个人帮助他。与他在一起是会和睦幸福的。于是我觉得做些牺牲是值得的。”   因为爱,她不忍心看着朱自清一个人,她终究还是选择了与他一起携手共进。   可选择的同时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爱好,为了照顾他的家庭和六个孩子,也就没有多少自己的时间去画画和专研昆曲。但这个选择,她不后悔。   1932年,结束欧洲访行的朱自清回到上海,正式与陈竹隐结为夫妻。她成了六个孩子的后妈,承担起家庭主妇的重任。   之后的几年里,陈竹隐为朱自清又生了两个孩子,夫妻二人生活美满,其乐融融。   那时候陈竹隐独自照顾家里8个孩子,仅仅靠朱自清每月微薄的工资和稿费,不足以养活一大家人。   朱自清为了节俭一点,自己常常饱一顿饿一顿,甚至还饿出了胃病。陈竹隐知道后,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私下里甚至卖血来补贴家用。   陈竹隐想着这样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开始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做一些零工,帮别人洗衣服,做针线活来补贴家庭开支。   在那个年代,虽然养育几个孩子很辛苦,但他们俩相互扶持,互相鼓励,都熬过来了。   1948年,一个噩耗传来,朱自清因胃穿孔医治无效离世。悲伤过度的陈竹隐心里知道,家里就她一个大人了,她就是孩子们的天,绝不能倒下。   于是她还来不及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中,又立刻收拾好情绪出去做零工。陈竹隐一个人承担起了生活和家庭的全部重任。她独自抚养几个孩子,直到他们长大成人。   朱自清遇到陈竹隐是幸运的,正是有这样一位贤内助扛起了家庭的重任,照顾好他们的孩子,才让朱自清全心全意投入写作,才让我们看到了这位文学大家更多的经典作品。   对陈竹隐而言,虽然为了照顾家庭而放弃了自己的爱好,何尝不是一种选择。爱就是责任,是义务,既然选择了便要一路坚守下去。   她对朱自清的爱是支持,是成全,是信任,是毫无保留。朱自清对她亦然。婚姻就是两个人相互磨合,是共同承担起生活的风霜。   陈竹隐到死时都小心翼翼的保留着一个盒子,打开里面是朱自清写给他的74封情书。我想当她每次翻开这些情书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吧。   若是时光倒流,再询问当初一脸犹豫的女子是否选择这条艰苦的道路,我想她依然一如既往。   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就是最好的爱情。

0 阅读:64

评论列表

大隐宅于室

大隐宅于室

14
2025-04-01 17:41

民国大湿!

猜你喜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