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乾隆在路边吃瓜,却对卖瓜的老农暗暗称奇,但他刚离开不久,就吩咐手下:除掉瓜农。然而等侍卫赶到时,瓜农已经消失了,只留下了一张字条。 乾隆,是个相对自由的皇帝。 旁的皇帝,一生困在都城,偶尔去郊外打猎,已经是新鲜之事,而乾隆一生却六下江南,每一次都常达数月之久。 虽然名义上是去工作的,但确实也见识了好山好水好风光,甚至还遇见过一些奇人奇事。 一天,乾隆穿上便装,带上几个侍卫,然后就出去走访民情了。一行人走了很远一段路,出了一身汗,口中也实在渴得不行。 这时,探路的侍卫说:“老爷,前边有一处瓜田,我们可以去吃西瓜。” 听到有西瓜吃,乾隆高兴极了,他寻着路,赶快走了过去,哪成想看瓜的老农睡着了,乾隆不好意思打扰老百姓,又不好意思自己去拿瓜,只能在旁边等待。 过了一会儿,老农睡醒了,侍卫立马搭话道:“老乡,这瓜怎么卖?”老农连忙摆摆手:“这瓜不卖,你们拿去吃就好,赶路的人经常到我这里吃瓜的。” 得了老农的首肯后,侍卫立马去挑了个大大的瓜,掰成一块块后,递给了乾隆。 此时,乾隆的嗓子已经快冒烟了,他也不顾什么形象,接过侍卫的瓜后大口大口吃掉。 那瓜农突然插话道:“这瓜啊,可不是这么吃的,先吃中间,再吃两边,越吃就越没味了,而先吃两边,再吃中间,则越吃越甜美呢。” 乾隆觉得有道理,又和瓜农说了几句话。 瓜农还和乾隆分析,他说治国和种瓜是一样的道理,等瓜长大是辛苦的过程,可吃到瓜就开心了,而且要能让老百姓看到瓜心,一切自然也就能水到渠成了。 乾隆暗暗称奇。 他好奇问道:“先生有如此洞见,怎么不去入朝当官啊?” 老农哈哈一笑,回道:“您抬举我了,我只是个卖瓜的,再说在朝为官哪里比得了我卖瓜自在呢?” 乾隆跟着附和了一声,这时他也已经吃完了瓜,收拾收拾东西,转身就离开了。 在路上,乾隆越想越不对劲:这人有才,却不愿为朝廷效力,那不如除掉好了。 于是,乾隆派侍卫原路返回,意图除掉老农。 然而,瓜田还在,老农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侍卫走近,发现瓜摊上还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请贵人放过小的一命。 乾隆得知后,爽朗一笑,连连感叹道:“这是遇见高人了啊,果然高手在民间,既然如此便随他去吧。” 瓜农是什么身份,谁也不清楚,也有可能他确实就是个瓜农,之所以能说得头头是道,也是在劳动实践中得出的真知。 在瓜农看来,入朝为官还不如自己来去卖瓜,虽然没有多少收入,但却也难得收获了乡野间的自由。 只是,乾隆身为皇帝,却是无法理解的,有才之人不来为国效力,难不成是要做坏事吗?也因此动了杀机,好在瓜农机灵,才逃过一劫。 那么,如果你是文中的瓜农,是会选择跟乾隆回去做官,还是会选择继续卖瓜呢?
1983年,山东省,孙洪林在家中打扫卫生,忽然发现一只棉鞋的鞋帮上,隐约透出毛笔
【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