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8年冬,司马懿带军打败公孙渊,魏明帝曹叡犒赏一批棉衣,却被司马懿私下留住

品古观今吖 2025-04-01 10:47:30

公元238年冬,司马懿带军打败公孙渊,魏明帝曹叡犒赏一批棉衣,却被司马懿私下留住。士兵们冻得瑟瑟发抖,纷纷在背地里叫骂,司马懿也坚决不发放棉衣。 司马懿,被称为“三国最大的赢家”。 都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很多有才之士死于其手,而司马懿却能独善其身。若论其中缘由,离不开两个字,“装”和“忍”。 第一,装病。 曹操有宏图霸业之志,急需人手辅佐,听别人说,司马懿是个有才华的人,曹操就想邀请他加入自己的阵营。 彼时,司马懿辅佐汉室,不想屈服于曹操。他告诉传信人,自己有风痹症,不方便行走,需要在家里养病。 曹操自然不信,他派刺客趁夜前去,探查司马懿。刺客奉命前去,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他拿出手中的剑假意刺过去,司马懿愣是眼都没眨一下。 刺客回去如实汇报,曹操这才作罢。 没想到七年后,曹操再次邀请司马懿,并扬言“他要是再不来,就给我抓起来关进监狱去”。 司马懿躲不过去,又不能故技重施,只好应召前来,开始了“隐忍”的生涯。 第二,隐忍。 虽是曹操主动邀请,但他却并不重视司马懿,起初还把他派去喂马了。司马懿也不作辩驳,乖乖前去,好吃好喝照顾马儿。 一次,杨修当上主簿,还特意前来嘲笑司马懿,说他这辈子只能养马。司马懿也不生气,还劝杨修:“大人小心骑马。” 曹操有个养子,叫曹真,也同样不爽司马懿,一次在殿前硬逼他喝下血酒,司马懿没有拒绝,毫不犹豫地喝下了。 这些事,曹操都知道,但他喜闻乐见。 可即使这样,曹操仍不能完全信任司马懿,但眼前又是用人之际,他只好交代自己的儿子曹丕:“司马懿面相阴狠,恐有不臣之心,以后定会干预曹家事,你一定要小心。” 然而曹操去世后,曹丕就将这番警告抛之脑后。 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称帝,重用司马懿坐镇后方。 6年后,司马懿掌兵权,一仗大败诸葛瑾,又在八天突袭千余里,斩杀孟达。 这次领兵,让曹丕见识到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也把他作为重臣留给了自己的长子魏明帝曹叡。 公元238年,公孙渊叛魏,逃到辽东地区。曹叡顾虑路途遥远,不想亲自领兵前去,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司马懿。 司马懿带着四万大军,从水路前去,大大缩短了路途时间。等魏军到达时,公孙渊等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重重包围,结果自然大胜。 司马懿这仗,打出了魏军的声势,远在后方的魏明帝曹叡十分高兴,连忙给将士们送去一批棉衣。 此时,辽东地区也已经进入冬天,有的士兵们身上还穿着单衣,确实需要这批温暖的棉衣。 然而,棉衣到达后,司马懿却私自扣下了,有胆大的人问:“士兵们都在挨冻,为什么不把棉衣发下去呢?”司马懿回答道:“这棉衣是官家的东西,我怎么能给士兵们呢?” 士兵们知道这个消息后,纷纷在背地里大骂,可司马懿的耳朵就像堵了棉花一样,听见了也当没听见。 班师回朝后,曹叡得知了司马懿的做法,非常欣慰,也因此对他放下心来,甚至还在临终前托孤给司马懿。 然而就在十年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篡夺曹氏政权,开创晋国,曹操的担心最终变为现实。 说来只是一件小事,不过是小小的棉衣,但其中却大有门道。 大败公孙渊后,司马懿声名大振,这时再用皇家的赏赐给手下,自然有笼络人臣之嫌。司马懿宁愿挨骂,也不发这批棉衣,坚决不给皇室留下任何口实。 但是,司马懿用士兵挨冻,换来皇家对自己的信任,不得不说其心阴险狡诈。 不过,纵观司马懿的一生,我们会发现,做人不要急功近利,要懂得知进知退,步步谋取前途,不去在意一时的得失,笑到最后的人方为王者。 司马懿接掌兵权之初,没有急于行动,反而是暗自发展实力,经过多年筹划,最后一招拿下曹氏江山。 如果他在刚接掌兵权时就行动,恐怕早就变为一抔黄土了,历史舞台又哪里会有晋朝出场的机会呢? 所以,真正厉害的人,从不着急,慢慢来,总会挨过冰雪,熬走寒冬,迎来人生最美好的春天!

0 阅读:86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