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一犹太青年向中国领事馆申请签证,中国外交官一句话不仅让青年获得了签证,还让大批犹太人涌进中国领事馆。 这位外交官名叫何凤山,出生在湖南益阳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年少时读书勤奋,考入德国慕尼黑大学。 在慕尼黑大学获得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何凤山担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官,并被委派驻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担任一等秘书。 此时欧洲战事风起云涌,德国纳粹肆意横行,掀起了反犹太人的恶潮。 奥地利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有90%的人居住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此时,犹太人已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除非他们能获得一张前往非欧洲国家的签证,否则将落入狼口。求生的欲望促使犹太人奔走于各国领事馆,不少国家以自身困难为借口,拒绝给犹太人发放签证。 17岁的犹太青年艾瑞克,数月内奔走了数十个外国领事馆,结果都失望而归。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艾瑞克抱着最后一线生机走进了中国大使馆,申请签证。 何凤山接待了艾瑞克,听完艾瑞克诉说完自己的遭遇后,何凤山是犹豫的,国内战事紧张,犹太人去到中国未必安全,国民政府对发放签证态度也不统一。 何凤山想,与其留着这儿被残害,不如让他们去寻求一条生路。 想到这,何凤山对艾瑞克说:“交给我吧。”于是便向艾瑞克一家人发放了20份前往上海的签证。 上海因此成为了全球唯一一个向犹太人敞开大门的城市。 消息传出后,无数犹太人涌向了中国领事馆,他们拿到了前往上海的“生命签证”. 何凤山给犹太人发放签证引起了当局的强烈不满,他们以大使馆馆舍是犹太人财产为由征收了馆舍。不得已,何凤将办公地点转移到一处很小的房屋内。 当时,给犹太人发放签证,何凤山周围也出现了反对声音。 驻德国大使不同意何凤山继续签证,担心影响中德两国的关系。 何凤山没有听从指示,而是继续发放签证。结果,何凤山被诬告非法出卖签证,受到军统局调查。何凤山早有防范,命令手下严格保密,并提前转移了全部证据,调查一无所获。 这惹恼了军统调查人员,扬言要枪毙何凤山。何凤山则对部下说:“我一个脑袋换上千条生命,值了!” 在当时,任何犹太人只要提出申请,就能从何凤山手中获得签证。 在这些犹太人中,有被称为“新四军白求恩”的犹太人罗生特医生,他来到了中国,加入了新四军,成为了一名卫生部长,与中国人民共同抗战。 世界犹太人大会前秘书长辛格的父母,当时拿到了何凤山给的签证,顺利前往中国,时隔多年,辛格对何凤山仍心存感激。 对于这些举动,日后何凤山很少向外界谈及,他曾对女儿说:“我对犹太人的处境深感同情,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对他们提供帮助我义不容辞。” 二战期间,有约600万的犹太人遭到了残害,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一万犹太人从何凤山手中获得了签证,他们幸运地躲过了那场灾难。 时过境迁,对于很多犹太人而言,那场痛苦的经历已经远去,但“生命签证”的故事如同薪火一样,代代相传。
出啥大事了?印度网民竟集体喊话中国,要求放宽签证政策,大言不惭地称14亿印
【19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