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升净坛使者,白龙马成了真龙,为啥唯独沙悟净只得了个罗汉? 跻身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以其充满志怪色彩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丰富的宗教思想和人生哲理,被每一代中国人所喜爱。 其中,最被人们熟知的当数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曲折故事,吸引着无数读者拜读。 而随着阅读的普遍性,越来越多的人对书中几位主角提出了越来越多的疑问。 比如,为什么猪八戒最后成为了净坛使者,白龙马都能化身真龙,唯独一路任劳任怨的老实人沙悟净最后连佛都没当上,只得了个罗汉的位置? 因此,不少读者认为,唐僧师徒的最后归宿存在不公,甚至还有人替憨厚的沙悟净叫屈。 那么,故事的真相是什么?沙悟净的罗汉之位真的是师徒几人中最差的那个吗? 在《西游记》的结尾中,佛祖分别对取经的唐僧等人进行了分封。其中,唐僧和孙悟空分别因为诚心皈依和降妖除魔而修炼成佛。 到猪八戒、白龙马和沙悟净这里,他们的职位则各有各的变化。 先来说说猪八戒。他本是掌管水军的天蓬元帅,后因在王母的蟠桃宴醉酒,调戏嫦娥,被玉帝贬落凡间投了猪胎。 对于他,佛祖分封其为净坛使者,给出的理由是猪八戒胃肠好,能吃,这个职位就是为了满足他的口腹之欲,“乃是个受用的品级”。 可是,读过小说的人都知道,猪八戒自从洗了澡,脱了肉体凡胎,他的食欲就极大地下降了。 可见,佛祖封他这个职位,并非全是为了吃供奉,而是跟他们几人的出身、原职以及一路上的表现有着莫大的关系。 《西游记》第十九回中,猪八戒曾自曝自己的前世今生。他本是一个生性胆小,好吃懒做的凡人。 因听从某位“真仙”的劝说,这才开始潜心修炼。再加上九转大还丹的加持,猪八戒才有幸飞升成仙,成了我们后来知道的天蓬元帅。 至于沙僧,他在未成仙之前也曾是个凡人。只不过,与猪八戒相比,沙僧为人时曾是个英雄豪杰,为了学道走遍大江南北,后得真人引路,这才修满了三千功德,成为玉皇大帝身边的卷帘大将。 与他们相比,白龙马则是天生的贵族。他本是西海龙王敖闰的三儿子,因忤逆父亲,放火烧了龙王殿上的明珠,才触犯了天规,被惩罚去陪唐僧取经。 如果按照出身来看,白龙马本应比猪八戒和沙僧的地位要高得多。为什么会与猪八戒一样只获得了个汝职正果呢?其原因跟他们三人各自所犯下的罪过有关。 猪八戒是群仙宴上醉酒,调戏嫦娥,幸得太白金星求情,这才被打了两千锤,被贬凡间,成为取经人;沙僧则是因为蟠桃宴上打破了玉玻璃,赤脚大仙出面,才逃过死罪,流放流沙河;与他们相比,白龙马所犯的罪过最为严重。 在古代的封建礼教中,忤逆父亲是砍头的死罪,其严重程度比杀人放火还要严重。 因此,从三人所犯下的错误来看,白龙马要比猪八戒和沙僧闯的祸要大得多。 其所以与猪八戒一样获得汝职正果而不是大职正果,很大原因在于他所犯下的罪过严重所致。 至于猪八戒也是汝职正果,则主要是他好色的原因。 尽管高老庄之后,猪八戒跟随唐僧取经已经皈依佛门,但是贪财好色的本性却未能全部丢弃。 基于这个原因,佛祖才封他一个净坛使者的封号,正果也不如孙悟空、唐僧那般。 至于,流落流沙河,伤生吃人的沙僧则比他修行得更好。取经路上,沙僧虽然很少如悟空一般降妖除魔,可他自从跟随唐僧便一路勤恳,不曾有破戒的行为和念想,比猪八戒更像一个潜心修佛的和尚。 毕竟,在佛门中,所谓修行,除了严守清规戒律,更主要的是修心。而这一点,则是整部《西游记》的核心。 就比如,孙悟空的师父是菩提祖师,他所居住的地方叫灵台方寸山里的斜月三星洞。这里的“灵台”和“方寸”,代表的就是人心,“斜月三星”则指的是一个“心”字。 因此,在分封的时候,佛祖分封沙僧为金身罗汉,大职正果,在位阶上虽不及菩萨和圣僧,但是相较猪八戒和白龙马,沙僧的位阶要高出很多。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沙悟净最后虽然只是个罗汉,职位并不低。更何况,孙悟空修炼多年才是金刚不坏之身,沙悟净的金身罗汉则更加不可小看。
猪八戒升净坛使者,白龙马成了真龙,为啥唯独沙悟净只得了个罗汉? 跻身我国古典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4-01 10:22: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