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不要把我去世的消息告诉奶奶,就说我出国留学了。”2019年,年仅29岁

星辰点点照亮路 2025-03-31 18:50:11

“爸,妈,不要把我去世的消息告诉奶奶,就说我出国留学了。”2019年,年仅29岁的张迪因病离世,临终之前,他做了两个决定,令人感动 张迪,1990年出生于辽宁的一个普通家庭,他自幼便十分优秀。 凭借优异的成绩,一路从沈阳二中考入东北大学,又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动力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他的兴趣广泛,爱打篮球,爱弹吉他,书架上摆满了各种文学、历史和经济类书籍。 2018年3月,张迪毕业顺利进入了上海计量研究所工作。 那时的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然而,在2018年7月,刚刚入职两个月的张迪,突然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很多的出血点。 于是,他去了医院进行检查,诊断结果出来后——急性白血病。 那一刻,张迪不敢相信。 他崩溃了,哭了整整一个晚上。 但,他并没有马上告诉家人。他害怕父母担心,选择自己扛住这一切。 直到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书,张迪才拨通了家里的电话:“爸,妈,我生病了,需要你们来陪我。” 父母马上赶到上海,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儿子时,瞬间老了十岁。 家人商量后决定要尽全力去救治他。 而幸运的是,张迪的父亲与他骨髓配型成功。 2019年1月,张迪顺利完成了骨髓移植手术。 手术后,张迪的情况有所好转。 他的脸色也慢慢恢复了血色。爸爸妈妈看到儿子恢复得不错,心里也燃起了希望。 张迪也慢慢变得乐观起来。 他还开始计划,等身体恢复后,带父母去看海。 但是,这份希望却仅仅持续了三个月。 2019年4月,白血病再次复发。 这次,医生明确的告知家属,治愈的可能性十分渺小。 张迪的病情复发后,医生提出,可以尝试二次骨髓移植,但这只能延长三到六个月的生命,且治疗过程将极其痛苦。 那时,张迪的皮肤溃烂,浑身泛黄,连开口说话都成了一种折磨。 张迪说:“与其被病痛折磨,不如平静地离开。”他选择了放弃治疗。 作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但他很清楚,继续治疗不仅自己要承受巨大痛苦,家人也要承担难以想象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张迪做出了两个决定。 第一个决定,是对奶奶的一个善意谎言。 他深知,奶奶最疼爱自己,如果得知自己去世的消息,老人家一定承受不了。 于是,他叮嘱父母:“不要告诉奶奶,就说我出国留学了。让她心里还能有个盼头。” 这样的善意谎言,既是对奶奶深深的爱,也是一种无声的告别。 张迪一遍遍叮嘱父母一定要保守这个秘密,直到病床前,他的目光中仍带着不舍。 第二个决定,是捐献遗体。 他与父亲一同签下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将自己的遗体无偿捐赠给医学研究机构。 他希望,自己的身体能为攻克白血病贡献一份力量。 “即使我不能活下去,但或许能帮到更多的人,这样我会觉得生命是有意义的。”张迪说。 张迪的遗体捐献,为医学研究增添了重要样本。 他的举动,让人想起另一个生命延续的故事。 16岁的叶沙因为突发颅内出血而离世,父母将他的器官捐献,挽救了7名患者的生命。 这7名患者还组建了一支特殊的篮球队,穿着印有“叶沙”名字的球衣,完成了少年的篮球梦。 而张迪,也通过遗体捐献,让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他的身体虽已逝去,但他的善意和希望,传递给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他的故事在网上广泛传播,人们纷纷为这个年轻人留下眼泪。 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遗体捐献和白血病研究。 许多人主动登记为器官捐献志愿者,许多公益组织也加大了对白血病患者的救助力度。 2019年5月7日,张迪平静地离开了。 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和工作单位为他举办了追思会。 他的父母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他的一本日记,里面写着一句话:“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深度。” 张迪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了这句话。 他选择善意与奉献,用两个决定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份独特的温暖。 他虽然已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存。 我们会记得,在有限的时间里,他选择用无限的爱与希望,延续了生命的意义。

0 阅读:42
星辰点点照亮路

星辰点点照亮路

星辰点点照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