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万万没想到,中国竟然在西藏秘密进行了一个耗资664亿、历时十余年的大型工程,中国竟在西藏这片不毛之地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充电宝"!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在高原上修建水电站? 这种其他国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却在基建狂魔中国的手中变成了现实。 2021年9月29日,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 历时七年时间,中国基建再次创造了奇迹! 作为同类型坝综合难度第一的水电站,两河口水电站的建设难度简直难以想象。 高海拔、高边坡、高泄洪流速…… 每一个单拎出来,都是世界级的难度。 尤其是坝高295米的土石坝,在两河口水电站建成之前,在全世界都没有成熟的建设经验可以借鉴。 可想而知,这项工程要面临多么大的挑战。 两河口水电站的选址在两座悬崖之间。 工程人员要在这里修建一座高达300米的水坝,从而对湍急的江河进行拦截。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要让大坝能够应对260米高、108亿立方米库容的水产生的压力,就必须要保证这堵“墙”的密度足够高。 而其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进行碾压紧实。 大坝的中心区域承受的压力最大,就相当于是“心脏”。 修筑这座“心墙”,需要进行1176层填筑,每一层需要进行10遍碾压。 也就是说,整座大坝建设下来,足足需要11760次碾压。 上万次的碾压,如果由人工来完成,工人们一定会因为枯燥乏味而出现大意迷糊的现象。 而一旦错碾、漏碾,都会威胁到大坝的安全。 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建设者们开发了一项“黑科技”。 他们发明了一套智能大坝实时监控系统,可以对碾压机的轨迹、车速进行实时分析,精确程度达到厘米级别。 除此之外,高海拔地区修建水电站还要解决一个难题,那就是因为低温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由于黏土湿度和含水量的变化,土壤会在白天融化,晚上结冰。 这就导致已经建成的大坝在融化之后,就有可能产生渗透的问题。 这是工程中绝对不允许出现的事情。 因此,两河口水电站在全年的有效施工天数只有二百天左右。 这无疑会大大降低施工效率。 于是,建设人员研发了一个“保温被”快速收放机。 晚上收工的时候,为了防止大坝被冻住,建设者们就会用这个机器,给大坝盖上一层重达几十吨的“棉被”。 等到白天升温的时候掀开继续工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两河口水电站最高边坡高达684米,位居世界第二位。 如此高的高度,势必会产生巨大的水压。 而水压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又极有可能会造成山体变形。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建设人员决定对山体进行加固。 他们在山体上密密麻麻打了约1.6万个束锚索。 每一根绳索都有一吨重,对山体起到支撑作用。 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因为地形原因,这些绳索只能由人工背上来。 三四十人负责一根锚索,因为海拔高,他们走十几米就要停下来休息。 有些工人甚至直接喷出了鼻血。 可以说,每一根锚索上都凝聚着工人们的汗水。 而这些,也只是两河口水电站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部分困难。 高海拔、低温、氧气缺乏,建设者们每天都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从2014年10月6日开工,到2021年9月29日正式投产发电。 这7年的建设之路的背后,是无数名工人的辛苦付出。 2022年3月份,两河口水电站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2024年10月25日,两河口水电站首次实现蓄满。 两河口水电站是我国第一高土石坝,它用到的石头,足以绕地球两圈。 它的成功建成,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基建的实力。 主要信源:(甘孜藏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两河口水电站建设用了哪些“黑科技”?)
美国万万没想到,中国竟然在西藏秘密进行了一个耗资664亿、历时十余年的大型工程,
尔说娱乐
2025-03-31 17:24:4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