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人满为患的公立医院却总体负债2万亿,怪不怪?】
天天人满为患的公立医院却总体负债2万亿,怪不怪?
⬇️图片(此院副院长受贿3.5亿)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真实负债的原因就是“医生没少赚,院长拿很多”,钱全进入这些他们的私人账户了。
下面对负债2万亿进行分析
一、医院盲目扩建的灰色利益链:
就拿现在的医疗集团(以市或县级医院为龙头)组建,从现成的资源来看,无论从建设规模、床位、设备(本来使用率不足30%)等软硬条件都足以满足当地医疗需求。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凡在进行医疗集团改革的城市医院,几乎都在选新址重建。
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以前医院扩张及大量基建项目及原设备(重新购买所谓更贵更先进的)被废弃,造成极大的医疗资源浪费。
公立医院通过举债进行大规模基建和分院区建设,是负债的核心原因之一。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至2021年,政府办医院负债总额从3687.28亿元增至19150.69亿元,增幅达419.37%,资产负债率从32%升至45.1%。
这种扩张多源于医院管理层追求“政绩”或通过工程招标谋取私利,目前的“医疗集团”操作模式也是如此。
明明一直亏钱却还敢盲目扩张?
除了当地政府领导与院长追求政绩外,还有一点就是债务风险其实一直是向当地政府转移的。
公立医院债务虽名义上由医院承担,但实际偿债依赖政府兜底。2021年政府办医院负债总额达1.9万亿元,部分医院负债率超过160%,最终可能转化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当然,他们同时认为医院本身的土地、建筑、设施投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这些固定资产随着土地增值具备天然保值功能。
这也是他们敢损公肥私亏损的“底气!
二、医疗设备与耗材采购的灰色链条:
医疗设备和耗材采购中的腐败直接推高医院负债。
据统计,三级公立医院的非流动负债中,67.26%用于基建和设备购置。
采购环节的“吃回扣”现象普遍,例如医药代表通过贿赂医院领导或科室主任,将高价设备或耗材引入医院。
2023年中央纪委通报的案例显示,某县医院副院长因收受医药公司500余万元贿赂被查,涉及17名公职人员612人。这些虚高的采购成本最终转化为医院的债务负担。
三、药品流通中的利益输送:
在集体之前,药品进入医院需经过临床科室主任、药剂科主任、院长等多层审批,形成系统性腐败。
医生通过开高价药获取回扣,例如每开一份1000元的药品,医生可获300元分成。
设备方面,云南普洱市人民医院院长以3520万元采购价值1500万元的设备,收取回扣1600万元。此类操作往往通过虚增预算、围标串标实现,形成“院长-供应商-审批部门”利益同盟。
这种利益输送导致医院收入被侵蚀,负债率攀升。据估算,医疗系统腐败规模或达20万亿元,远超公立医院总负债。
四、几乎全部的医生、院长都有灰色收入:
前段时间的反腐,抓了不少院长和医生,但在这种现象下,全抓了医院就没人干活了,所以,目前只能抓典型(腐败方主体),其它只能的从以前的“刑”到现在采取罚钱的“行”,以吐出来的方式弥补亏空。
总结:
如果没有集采保驾护航,中国的医疗后面肯定会崩盘。当然,对于当下的医疗集团模式我很不看好。因为只要垄断,必定还会产生新的腐败。药上赚不了钱,他们还会想办法从其它方面找回来。
(来源:网络 卫先生2024 原创 卫先生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