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最聪明的人(4) 刘姥姥与凤姐,可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中 "贫富对话" 的典型样板。 其 "打秋风" (民间方言,两湖和江南地区使用较多,借机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蹭吃蹭喝等占小便宜的行为)的情节,与《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形成互文。 范进中举,当地的乡绅张静斋,善于投机钻营、巴结,他利用范进与汤知县的师生关系,一起找汤知县,范进初入官场,不明就里,稀里糊涂地答应了,于是二人前往汤知县处,名义上是拜见,实则是张乡绅想 “打秋风”。 凤姐的 "五笑",展现了传统文学中掌权者的复杂人性。 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 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到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瞧着也不像。” 凤姐先说 “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如同现在我们常说的“远亲不如近邻,久不走动就生分了”,点明现状。 可紧接着, “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 进行“甩锅”,把责任轻轻巧巧推到刘姥姥那边,意思是不是咱贾府架子大不理人,是你们自己不愿意来。 最后那句 “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更是给自己和贾府找补得严严实实。言外之意,有人在背后嚼舌根,说贾府富贵了就忘了穷亲戚。 凤姐也算提前把这话给堵回去,让人觉得贾府一直都是大方热情,不拿架子,把场面拿捏得死死的,既不得罪人,又把事儿给圆过去 。 刘姥姥没敢反驳,而是顺着解释家道艰难,走不起亲戚,坦诚的回答反映出其内心的卑微,自知与贾府的差距。 “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瞧着也不象”,表明刘姥姥她深知贾府的规矩和体面,自己这样的穷亲戚上门,若没有合适的表现,会让凤姐为难,也会被管家爷们看不起。 刘姥姥虽然生活在乡下,但也有着一定的世故和圆滑。从脂批 “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作者并非泛写,且为求亲靠友下一棒喝”中 可以看出,刘姥姥此时的忍耻求亲,为后文板儿与巧姐的缘分埋下伏笔,也让读者看到世态炎凉中求亲靠友的不易。 正如脂批所言:"写尽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刘姥姥则忙念佛解释自家因家道艰难,走不起亲戚。 紧接着,便有了凤姐这番话。 凤姐儿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了穷官儿,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 说这话时,凤姐正坐在那气派的房中,穿着华丽的衣裳,周围下人们屏气敛息。她嘴角挂着看似亲和,实则带着几分高高在上意味的笑容,言语看似谦逊,实则暗藏心机。 脂批点明凤姐 “善于机变”,便是例证。 她先自嘲贾府不过是个空架子,给人一种亲近之感,让刘姥姥觉得她并非高高在上、但实际上,不过是场面话,是她精明世故的体现。“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 既表明贾府即便富贵,也认刘姥姥这门穷亲戚,又隐隐暗示刘姥姥,自家也并非无限地富有,让刘姥姥别抱太大期望,为之后的“打发” 之资做好了铺垫。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在这场刘姥姥与凤姐的贫富对话里,揭示出生活残酷的真相,也有人性复杂的光辉与黯淡。 这一切不过都是世态炎凉的注脚,那么,凤姐接下来的几笑,又将如何在这复杂的人情世故中,勾勒出怎样的人性画卷呢?
红楼梦里最聪明的人(4) 刘姥姥与凤姐,可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中"贫富对话"的典
以史为鉴玛
2025-03-31 12:41:44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