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孙立哲,他是被冤枉的,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都要将他救出来。”史铁生坐着轮椅为了孙立哲到处呼救奔走。 1978年,在北京,史铁生每天的工作就是如何想办法将好友孙立哲救出监狱,为此还找来了许多他们曾经救助过的老乡,通过不懈的努力史铁生终于在第二年将孙立哲救了出来。 他们是什么关系,为何史铁生如此费心救他? 孙立哲1951年出生在北京,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法学教授,家里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孙立哲养成了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1969年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史铁生与孙立哲一起来到了陕北农村插队,也就是在这里孙立哲走上了赤脚医生的道路。 两人知道陕北那个地方贫困落后,缺医少药,为此两人都带上了一些药物,史铁生会一点针灸就带了一套针灸工具,孙立哲喜欢看医书,就带上了一本《乡村医生手册》。 来到插队的农村,史铁生与孙立哲还有另外两位知青同住在一个窑洞,晚上4个人也睡在一个大土炕上。 白天积极的劳动,到了晚上就相互探讨学习,虽然都没有学习过专业的医学知识,不过他们有刻苦专研的劲头,闲暇之余史铁生教孙立哲一些针灸的知识,孙立哲看《乡村医生手册》时遇到疑惑的地方两人也会一同分析。 就这样两人靠着自学慢慢的摸到了一些门路,也掌握了基本的医学知识,年轻也敢于探索,敢于尝试。 就这样两人开始的“行医之路”,不管知青还是附近的村民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会找他俩看病,他俩也热心的帮助别人还分文不收。 这天,史铁生孙立哲住的窑洞来了一个小伙子,他急急忙忙的拉着两人就往外走,通过交谈得知小伙子的母亲得了重病,史铁生与孙立哲不敢耽误,带上针灸工具拿上《乡村医生手册》这本书就往小伙子家里跑去。 看到小伙子的母亲,孙立哲通过一番询问和观察,对照着《乡村医生手册》相关的介绍,认为这位母亲患的就是丹毒。 并按照书上的治疗方法开了药,看看小伙子久久没有伸手接药,孙立哲和史铁生明白,他们估计是没钱拿药,于是赶紧解释道,他们看病是不收钱的。才服药两天,女人的病已经好了大半。 可是没过多久,村里好多人都染上了这种病,症状跟女人的差不多,后来才知道这就不是丹毒,而是“斑疹伤寒”,是一种很厉害的传染病。 同时农村邻里之间的关系比较好,加上陕北干旱这里人没有洗澡的习惯,身上经常有虱子,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这种病在村里传播起来。 孙立哲知道大部分知青下乡时都带的有药,其中也有抗生素氯霉素,于是赶紧通知知青先把氯霉素贡献出来。史铁生也教会了孙立哲注射,两个人相处的越来越融洽,关系也日渐深厚起来。 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病情得到了控制,这全部的免费资料让两人的名声越传越远,十里八乡的人都来找两人看病,他们自然是热情的接待。 俗话说的好,实践出真知,一方面刻苦钻研,一反面不停的在实践中锻炼,这让孙立哲的医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969年这里要成立合作医疗站,在村民的推荐下,孙立哲成为了这里的第一批赤脚医生,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孙立哲被审查关进的监狱,远在北京的史铁生得到消息,为了这个好友开始四处奔波救人,最终孙立哲也被放了出来。 结束审查的孙立哲回到了北京,他没有回他清华的家,而是来到了史铁生住的小院,因为他们在农村就睡一个大炕习惯了一起睡,现在孙立哲也成为了没学历,没收入,还有前科的人,他也那都不想去,除了史铁生这。 孙立哲更是说道:史铁生就是我的救星,哪怕他自己已经完全截瘫,哪怕他也是走投无路生活困顿,却依旧权利帮我脱困。 就在史铁生的小院里,他们两人共挤一个小屋,整宿整宿的聊天,抱怨命运的不公却又相互开导着要看的开。 孙立哲也打趣的对史铁生说道:我是脑子坏了,腿还能使,你是腿残了,脑子还管用,说不了咱俩结合一下还真能干出点完整人干的事。说完两人没心没肺的大笑起来。就这样两人相互扶持走出了那一段阴霾的岁月。 这就是史铁生与孙立哲之间的友情,一同走过艰苦岁月建立起来的感情,就像一坛老酒,历久而弥新,经得起任何的考验。
“我相信孙立哲,他是被冤枉的,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都要将他救出来。”史铁生坐着轮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3-31 09:05:35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