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促排和自然怀孕卵子质量一样?万万没想到差距这么大!

郑文谈育儿 2024-08-28 13:57:02

(图源网络,未允侵删)

有很多姐妹问过这样的问题,使用药物在一个周期把多个卵泡养大,这样的卵子质量和自然怀孕环境下,一个月长成一个优质卵泡来比较,到底哪个质量好呢?

很多医生可能会这么回答你:无论是促排还是自然排卵,都是靠激素控制,从而获得成熟的卵泡,所以从质量上来说两者差别不大!

我随便搜索了一下这个话题,从百度的搜索结果来看: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有过试管经验的姐妹都知道,在促排期间我们需要注射大量的药物,如果正常备孕,很多姐妹甚至连感冒了都不愿意用药(当然这种不提倡)。

这些激素药物对卵子质量真的没有影响吗?我们来看看研究。

01高Gn总剂量优胚率暴降50%

Gn总剂量指的是促排的时候使用的促排药物的总剂量,Gn可促进多个卵泡同时生长,提高获卵数,但随之也带来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等风险。

那么不同的Gn剂量对卵子质量以及胚胎质量到底有什么影响呢?近期有一项研究探讨了这个问题。

该回顾性研究纳入12,588个新鲜首次试管婴儿周期,根据Gn总量分为<1875 IU、1875-3750 IU和≥3750 IU三组。

按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和年龄进一步分层,比较各组间胚胎质量和临床结局的差异。

结果显示:

AMH 1-5 ng/mL、年龄<35岁时,Gn剂量越大,第3天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率越低;但AMH≤1或>5 ng/mL时,趋势不明显。

AMH>5 ng/mL、年龄<35岁时,Gn剂量对胚胎质量影响不大。

随Gn剂量增加,各AMH水平和年龄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呈下降趋势。

低剂量Gn组(<1875 IU)的妊娠结局优于高剂量组(≥3750 IU)。

这说明,虽然AMH水平不同,Gn总量可能对胚胎质量都有不同影响,高剂量的Gn通过损害胚胎质量影响妊娠结局。

研究者推测,高剂量Gn虽然可诱导更多卵泡发育,但可能会影响卵母细胞和胚胎质量,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卵泡暴露于超生理水平的雌激素环境;

二是干扰了自然选择优势卵泡的过程;

三是Gn可能会干扰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染色体分离。

虽然这篇文章比较的是不同剂量促排卵药物对卵子质量和胚胎质量的影响,但是我们明确可以看出促排药物对胚胎质量是有影响的。

不同剂量影响是不一样的,只不过这个研究并没有比较自然排卵下的卵子质量与药物促排下卵子质量的差别。

02自排与促排卵泡液激素差别

好了,上一个研究已经让我们明白,药物对卵子质量有影响,现在我们就来看即便对于普通的促排剂量下的卵子与正常排卵的卵子,质量区别到底在哪?

这个研究比较的是促排卵下的卵子卵泡液与自然排卵下卵子的卵泡液激素特征的差异,涉及36位患者的自然周期,和40位患者的促排卵周期,其中13名女性既做了自然周期,又做了促排卵周期。

促排卵周期采用的是拮抗剂方案,这属于促排药物剂量使用较少的方案。

结果发现:

我们可以看到,在卵泡液分析中,自然排卵中的AMH、睾酮、雄烯二酮、雌二醇和LH浓度与促排周期卵泡液的浓度显著不同。

自然排卵卵泡液的AMH、睾酮和雌二醇浓度比促排周期卵泡液高出约3倍,雄烯二酮高出约1.5倍,LH高出约14倍。

上图是分别接受自然排卵和促排卵的13名患者,我们可以看到AMH、E2和LH的卵泡液浓度也存在显著差异,血清中激素分析排除了这种区别是来源于血清对卵泡液激素浓度的影响。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如此重大的差距,研究者认为是促排本身抑制了卵泡中LH、雄激素和AMH浓度。

首先来说LH,血清和自然成熟卵泡中的卵泡液中的LH浓度更高,这是因为促排卵周期会使用GnRH激动剂或GnRH拮抗剂的LH抑制,这点不多说。

AMH已经在几项研究中被确定为高卵母细胞植入潜力的标记物,因此,这意味着与促排卵相比,自然成熟卵泡的卵母细胞质量可能更高,因为自排卵的AMH浓度更高。

各种研究都支持这一理论,之前研究认为自然排卵的卵子的植入率约为25%,而对于没有胚胎选择的促排卵周期,植入率仅为约15%。

卵泡内睾酮可能会刺激AMH的产生,根据这个研究结果,这意味着自然成熟的卵泡中雄激素浓度的增加将是AMH浓度增加的原因。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可能在试管促排之前体内储备足够多的雄激素,会对促排周期卵子质量有帮助,比如进周促排前服用DHEA等。

03自排与促排卵泡液免疫环境差别

还是同一个研究团队,这一次他们研究的是促排卵与自排卵比较中,卵泡液的免疫微环境是否存在差异。

这一次他们选择了105位患者的卵泡样本,其中促排卵患者为69位,自然排卵患者为36位,同样促排卵方案为拮抗剂方案。

卵泡液免疫分析发现,两个研究组之间白细胞的绝对数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促排卵组CD45+白细胞的相对百分比明显高于自然排卵组。

通过比较排卵前血清的免疫水平发现,促排卵组血清CD45+水平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卵泡液中两者有巨大差距。

另一个发现是,与自然排卵相比,促排卵中卵泡液 CD8+ 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较低。

CD8+ T细胞对为胎儿耐受性的发展创造免疫抑制环境,一项对小鼠的研究显示,在妊娠早期到中期,怀孕小鼠的脾脏和子宫引流淋巴结中的CD8+ T细胞增殖率增强。

这是否说明,与自然排卵相比,促排卵的卵子在免疫对话和免疫耐受方面能力有差距,会导致胚胎着床能力降低呢。

在比较两个研究组之间卵泡液细胞因子浓度时,研究者发现促排卵的卵泡液中的IL-8水平低于自然排卵。

IL-8在卵泡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还可以调节黄体化颗粒细胞中的黄体酮合成。

这个研究验证了排卵前阶段使用GnRH抑制LH会导致卵泡液 IL-8水平下降,这种减少可能会影响卵泡生长和黄体功能的改变。

此外,研究者检测到所有患者卵泡液中IL-8、IL-10和VEGF的浓度明显高于同一患者的血清。

因此,在卵泡液中检测到的细胞因子似乎来自卵泡内局部产生,而不是来自外周血进入卵泡。这与早期研究表明,粒细胞在排卵前阶段产生IL-8和VEGF是一致的。

总之,这个研究认为,促性腺激素影响卵泡内免疫微环境,与自然排卵相比,一些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浓度在促排卵周期卵泡微环境中有所不同。

这提示我们,在试管周期中,为了促进胚胎移植,人为改变免疫微环境,可能会帮助调节免疫平衡,促进胚胎种植,比如使用环孢素,或者维生素D等等。

04这些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

怎么样,看了上面的这三个研究,我想不用我多说,肯定姐妹们知道,如果能自然怀孕,就一定要尽力自然怀孕。

促排卵大量药物的使用,虽然说也是模拟人类激素,但和自然排卵还是有很大很大差别的,不像大家经常听到的那样。

当然,我相信很多姐妹做试管是不得已,那么我们看到这些差别,为了提升试管成功率,提前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是很关键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比如,我们可以提前吃一些补剂,根据上面的研究,DHEA就很必要,尽量在取卵前吃够它,可以提升卵泡重雄激素水平,从而间接提升AMH水平,促进卵子质量的提升。

另外,针对卵泡液中免疫微环境的改变,我们可以借助药物来调节,比如移植后环孢素的使用、维生素D的使用,都能很好地促进母胎免疫对话,提升移植成功率。

另外,促排药物剂量对卵子质量是有伤害的,往往年龄越大,卵巢功能越差,使用促排药物剂量越大。

这就告诉我们在进周准备期认真调理,对试管成功也有重要作用。

好了,今天通过文献把自然排卵和试管促排卵之间的差别讲清楚了,希望姐妹们认识到:

虽然两种方式都可能实现怀孕抱娃,但卵子质量是有差别的,成功率也会因此有巨大差异。

千万别再听信试管促排卵子质量和自然怀孕卵子质量一样这类观点了!

对圈子里的姐妹来说,尽量不要选择试管这条路,即便选择,提前做好一些准备,对提升抱娃成功率有重大的意义。

全文完!现在流量为王的年代,围观也是一份力量,转发就是一份担当,希望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给我点个赞,如果您能转发到微信群或朋友圈,就会让更多孕育困难的小家庭受益,谢谢您!

郑重声明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作为资讯分享,本账号不做任何形式的营销推广,文章观点不能直接用作医疗诊断或健康干预建议。在采取任何预防或治疗措施前,请与你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沟通。

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公众号

永远在意真实数据和文献论证

抱娃路上,我愿意陪你一起走过最无助的岁月

——THE END——

参考文献

[1]Effects of total gonadotropin dose on embryo quality and clinical outcomes with AMH stratification in IVF cycle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2,588 patients. Eur J Med Res. 2024 Mar 12;29(1):167. doi: 10.1186/s40001-024-01768-w.

[2]Gonadotrophin stimulation fo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significantly alters the hormone milieu in follicular fluid: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natural cycle IVF and conventional IVF. Hum Reprod. 2014 May;29(5):1049-57. doi: 10.1093/humrep/deu044. Epub 2014 Mar 6.

[3]Gonadotrophin stimulation in IVF alters the immune cell profile in follicular fluid and the cytokine concentrations in follicular fluid and serum. Hum Reprod. 2017 Apr 1;32(4):820-831. doi: 10.1093/humrep/dex005.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