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安徽阜阳市一位女子花费11万元买了一台全新的收割机,帮助70多岁的父亲

玄光旅 2025-03-30 19:52:34

6月2日,安徽阜阳市一位女子花费11万元买了一台全新的收割机,帮助70多岁的父亲收麦子。这起事件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网友感动于这位女子的孝心和行动力。 2023年6月初,安徽阜阳的田野上一片金黄。放眼望去,成熟的麦浪随风起伏,压弯了沉甸甸的麦穗。然而,农民们却笑不出来。天气预报显示,这几天可能会出现降雨天气,如果不能及时收割,辛苦种植大半年的小麦就会遭受损失。 在这个紧要关头,收割机成了最抢手的农机设备。由于地区内多个村庄的小麦同时成熟,收割机早已排档排到了半个月之后。眼看着天气预报一天比一天糟糕,农户们开始挨家挨户打听收割机的消息。有的甚至不惜加价,但依然约不到收割机。 在阜阳市的一个村庄里,70多岁的老人为了找收割机,已经奔波了整整一天一夜。他家种植了10亩小麦,按往年的经验,一台收割机只需要半天就能收完。但是今年的情况格外特殊,周边几个村子都在抢收割机,他跑遍了方圆几十里,却都吃了闭门羹。 这位老人年轻时,和村里其他农民一样,都是用镰刀收麦子。那时候,一大早天还没亮,村里就能听到磨镰刀的声音。弯着腰,一把一把地割,太阳晒得人直冒汗。收完10亩地要好几天时间,晚上躺下时,腰酸背痛得连翻身都困难。 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种地的习惯改不了。每年麦收季节,老人都会提前联系好收割机,从没遇到过今年这样的情况。找不到收割机的焦虑让他一夜未眠,本就有些高的血压更是节节攀升。 就在这个时候,老人的女儿沈女士得知了父亲的情况。作为一个在外打工的女儿,她深知父亲对土地的感情。不等多想,她立即联系了农机销售商,直接订购了一台全新的收割机。这台收割机价值11.2万元,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但在沈女士看来,与其让父亲为找收割机操心上火,不如痛快地解决问题。 这个决定,沈女士甚至都没有和丈夫商量。直到收割机要运到时,她丈夫才从邻居的电话中得知此事。面对妻子的"独断专行",丈夫却表示支持她的决定。毕竟在农村,父母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很快,崭新的收割机就开到了田间地头。沈女士还特意请来了会开收割机的亲戚帮忙。看着眼前这台能解决燃眉之急的新机器,老人的眼睛亮了起来,多日的担忧终于化作了欣慰的笑容。 在收割机到来的那个傍晚,老人站在机器旁边,手掌轻轻抚过崭新的车身。这台现代化的农机设备,不仅让他摆脱了找不到收割机的困境,更是一份来自女儿的特殊心意。多年来,他看着村里的年轻人陆续外出打工,田地里的机械越来越多,却从没想过自己也能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收割机。 沈女士请来的亲戚是个经验丰富的收割机手。为了帮助更多着急收麦子的乡亲,他连续工作到凌晨三点才休息。短暂睡了一个多小时后,天还没亮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收割。机器的轰鸣声在田野间回荡,金黄的麦粒源源不断地流进收割机的仓箱。 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许多等不到收割机的农户纷纷找上门来。一位六十多岁的张大爷感叹说,要不是沈女士买了这台收割机,他家的麦子可能就要被雨水淋坏了。另一位王婶也表示,虽然她家只有几亩地,但收割机及时到位,让她省了不少心。 在农忙时节,一台收割机就像一座流动的"及时雨"。它不仅帮助了沈女士的父母,也解决了周边农户的燃眉之急。村里的老人们都说,现在的年轻人有本事,知道孝顺父母,还能帮助乡里乡亲,这样的事值得称赞。 这件事情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有网友认为,沈女士花11万买收割机的行为虽然花费不小,但解决了实际问题,体现了新时代年轻人的担当。也有人觉得这个决定有些仓促,认为可以有其他更经济的解决方案。但不管是支持还是质疑的声音,都无法否认这个故事所传递的温情。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台收割机不仅是一件农机具,更是连接城乡的纽带。它见证了农村年轻人对父母的牵挂,也体现了现代农业机械化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在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农民们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弯着腰用镰刀收割。这种变化,正是时代进步的缩影。 而对于沈女士来说,买收割机的决定虽然看似冲动,但却是对父母最直接的关爱。在农村,辛苦种了一年的庄稼,最怕的就是在收获季节出问题。她用自己的方式,不仅解决了父母的困扰,也为村里的集体生产贡献了一份力量。 这个普通的乡村故事,展现了新时代农村的新面貌。它告诉我们,孝心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而最好的孝心,往往是能够切实解决父母实际困难的行动。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农村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意,依然温暖如初。

0 阅读:75
玄光旅

玄光旅

玄光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