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2月,正在忙碌的毛主席突然收到一封特别奇怪的信,寄信者是来自于班老地区的首领。相较于毛主席正在对付的美帝国主义,班老地区似乎显得无足轻重,这样一封信是很难打动毛主席的。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毛主席收到信后,随即就找到周总理让他着手回信,并采取行动与缅甸进行交涉。班老地区究竟在哪?为何这样一个地方会引起毛主席、周总理两位正和美帝国主义博弈的领袖如此重视?答案就藏在了信件的内容中。
信的内容很简单,班老地区的首领们送给毛主席一把银刀、一对象牙,并重申班老地区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话锋一转,他们犹如害怕被母亲抛弃的孩子一般,带有一丝惶恐的询问了一件事。
即以前勘测国界时,外国官曾送来东西给我们,我们也没有接受,英国人就打我们,因此恐惧,现在外国人经常来,假使班老归中国,请派解放大军去驻,保护我们,班老人民的心是永远不变的,如不要班老也请回信。
这个地区究竟是哪里?它到底怎么了?其实班老地区位于云南,和班洪一起都属于沧源地界,该地区历来就属于中国的领土,并且该地区的佤族人民早在诸葛亮平定南中时就已归心,一直崇拜诸葛亮,将诸葛亮称之为阿祖阿公,历来心向中原。
而且在漫长的历史中,该地区的佤族人民曾多次与中原地区的人们订立盟约。例如在南明王朝时期,桂王李定国发现班老地区出产银矿,于是就来到该地,和当地佤族人民订立约定,共同开发银矿,并约定彼此之间世代交好。
和诸葛亮一样,李定国的名字后来也在班老地区流传下来,将他称之为老李,佤族的谚语中还有翻译为老李的金子的语句。后来李定国做古,云南石屏人吴尚贤也来到班老地区。和当年的李定国不同,他是从一个普通的矿工干起,后来一路干到矿主,他延续了李定国的传统,与当地的班老王重新订立盟约,史书称之为木刻盟誓。
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阿祖阿公的诸葛亮后来成为佤族人民对抗英帝国主义的口号,而吴尚贤当年剖开送给班老王的木刻则成为了与英国人据理力争谈判的力证。清王朝时期,英国通过缅甸入侵中国云南地区,云南地区各族民众团结起来对抗英帝国主义者。
1934年,英帝国主义试图抢夺班洪的银矿,结果遭到佤族人拒绝。随后英帝国主义者派兵入侵,试图用武力夺取该地。面对英帝国主义者的火枪大炮,佤族人民联合起来发动班洪抗英壮举。17个部落的王在班洪聚会,以实现对阿祖阿公的守土承诺为口号,发起对英帝国主义的抗争。这场大战打得很惨烈,英帝国主义派遣2000余名精锐部队,而佤族人民则组织抗英民族武装兵分三路阻击英军。
面对英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佤族人民只有大刀长矛和弓弩,损失十分惨重。期间英军还多次用燃烧弹焚毁佤族人民的村落,造成大量无辜民众的伤亡,很快班老地区失守。值此危难关头,班洪事件传到昆明,全国上下一致沸腾,上海南京各大都市纷纷报道,各地掀起声援班洪事件的运动。
当时的昆明立刻组织了浩浩荡荡的云南民众外交后援会,各方势力全部站出来支援班洪事件的反帝运动。紧接着,景谷县团防大队长李占贤变卖家产,组织西南边防民众义勇军,率领1200余人亲自驰援佤族人民,最终在各方配合下成功击退英国,班洪事件取得最终胜利。
可惜,英国最擅长权谋斗争,眼看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不可抵挡,于是它要挟蒋介石,迫使对方于1941年6月要求国民政府签订1941年线,以此来换英国支持国民党继续抗日。于是佤族人民和中原政权千年以来的盟约就这样被蒋介石给卖了,不得不暂时的脱离祖国的怀抱。
可以想见,当时的佤族人民是何等的悲痛和伤心,他们对于蒋介石这等卖国政府是何等的仇恨。不过庆幸的是,此等丧权辱国的政权自然不会被人民拥护,伴随着毛主席建立新中国,班老地区的佤族人民鼓起勇气,写了开篇的那封信,希望毛主席能让他们回归祖国。
毛主席知道此事以后立刻找到周总理,让他赶紧找到缅甸政府解决此事。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与缅甸联邦总理吴努进行紧急磋商,最终双方发表了《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两国开始针对1941年线进行讨论。
终于1960年,周总理和缅甸联邦总理在北京签订《中缅边界条约》,结束了两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边界争端,阿瓦山边界问题彻底解决,针对班老地区佤族人民的寄信,毛主席给予了他们最有力的回应。
当然,班洪等地的回归并不仅仅是毛主席对佤族人民的承诺,也不仅是历史上该地和中原人民的盟约,更是新中国从落后走向强大的一个映照。在周总理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在毛主席对外战无不胜和强有力的国际斗争下,共和国的边疆问题得到逐步解决,尤其是教训了印度这个楞头青后,曾经落后的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都逐渐被解决,强大的新中国以最昂扬的斗志开始迎接新时代。